一番擲地有聲的話說出來,決策廳內鴉雀無聲。
論起科學知識,長老團眾人加在一起,也不及張君的千萬分之一。
可要說起飼養家畜,務農種地,個個都是一把好手。
且不說大部分長老出生於農家。
從小就和家畜,土地打交道。
單說衛國戰爭時期。
小日子為了絞殺龍軍,不但拿出了喪心病狂的三光。
又同步實施了鐵壁合圍,戰略封鎖等手段。
同時,匪軍又時不時搞摩擦,背後下手對抗龍軍。
為打破敵人的封鎖和絞殺,龍軍開始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一邊打敵人,一邊開始生產自救。
說起養豬,幾位長老全都是行家能手。
“娃娃,你這話說得是不是有些過於誇張了,天底下真有這麼厲害的種豬?”
總指揮忍不住問道。
吃得少,長得快。
怎麼聽都不太可能。
寧老總同樣是一頭霧水。
戰爭年代。
寧老總認領了一頭小豬仔,細心將它飼養長大。
從十幾斤養到一百多斤,整整花了快兩年的時間。
生長週期這麼久,一方面是因為飼料供應不上。
另一方面。
黑豬長得本來就慢。
大長老問道:“如果按照你的構想,國家想辦法弄到你需要的幾類種類,你多長時間能夠完成研究,多長時間能夠讓新型肉豬進行推廣?”
“這種豬的飼料比例,大概是多少?”
拋開一系列的不解,大長老直奔主題。
“雜交研究用不了多長時間,主要是傳授經驗技術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張君想了想,說道:“培訓畜禽專家,大概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期間,我們可以邊學習邊實踐。”
“全面推廣的話,我看一年應該夠了。”
“飼料轉化比,大約在一比一。”
總指揮驚聲道:“一斤飼料就能長出一斤肉?!老天爺,娃娃,你……你是神仙啊!!!”
此時此刻,總指揮大腦一陣恍惚。
屋內眾人都是養豬能手,總指揮則是能手中的能手。
從戰爭年代到現在。
總指揮一直關心著養豬這件事。
多次指出,豬是國家的重要物質。
推廣養豬帶來的大量肉食品,不僅能改善老百姓的體質,還能增加貧下中農的收入。
為此。
總指揮於三年前,主持召開了全國養豬會議,號召各地大量養豬。
針對養豬成本過高的問題,總指揮提出建議,因地制宜地尋找適合養豬的飼料。
打破思想禁錮。
嘗試研究除了糧食外,其他東西能不能豬飼料。
養豬需要糧食,之前龍國最缺的也是糧食。
面對這個死迴圈,老百姓養豬的勁頭始終不高。
“乖乖,一比一的比例,養出一頭一百多斤的黑豬,只需要一百多斤的糧食。”
“省下來的糧食,還能再養十頭豬了。”
寧老總聽後瞠目結舌。
去年年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