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趙重陽已經上任近兩個月了,由於手下有一大批能人,各項工作都有具體的經辦人承擔,趙重陽倒覺得他這個同知的工作還是比較輕閒的。
因此,趙重陽沒有事,就計劃完成兩項工作,一是長篇評書《隋唐演義》,這個坐在衙門沒有公事可辦就可以完成。二是準備研究雜交水稻。他讓丐幫的人去山上尋了些野生稻,讓下人育成秧苗,又育了一部分水稻秧苗。他買的院子後面有幾畝菜地,他出高價把地買到手,讓管家找下人把後院開啟,讓人修上圍牆,把土改成水田。到了栽種季節插上秧苗。一部分田專門種野生稻,一部分田種一般水稻,一部分田兩種間種,即插一排野生稻,插一排一般水稻。他在人伢行又買了一批女子回來專門管理秧苗,由龐秋霞和方百花督促並安排人做好實驗記錄,趙重陽負責技術指導……
這天,有人反映說東門附近的集賢街有家鮮肉鋪,如果買肉買得多的,複稱總是要少一些,買得少的複稱又正確,有人懷疑他的稱有問題。但其他人拿它的稱來稱,無論幾斤或三二十斤都是正確的,有人認為他會使法術,量不夠都會使稱壓得住。趙重陽讓時遷帶著人暗中監視那賣肉的屠戶,看他在搞什麼鬼?時遷帶著人暗中察看了那個人三天,見他稱肉時,稱還是很翹的,同時秤索也提得高高的,除非秤本身有問題,只從稱的東西過程確實看不出來在耍秤。時遷還發現,如果是那個屠夫買別人的東西,由他稱秤,斤兩與實際相比又會減少。七八斤的東西被他稱就會少一斤。
聽了時遷彙報後的次日早上,趙重祖將分管的行政事務和刑獄方面的事情安排好後,本身無事,就叫上時遷和幾個人去那條街上閒逛。
他們去了後,坐在附近的一家茶館一邊喝茶,一邊看那姓塗的屠戶賣肉。只要有復秤的,一般都不夠斤兩。有一個人買好肉後,借別人的秤來稱,三斤豬肉少了半斤。
又拿他的秤來稱,也少半斤。可是他自己拿別人的秤來稱就是對的。於是,二人各執一詞,你說我耍秤,我說你耍秤弄假。最後一人損失一點,補了買肉的三兩肉。後來,有個鄉人下背了一袋黃豆,在肉鋪的不遠處叫賣,塗屠戶讓他背過來,給他買了。講好是10文錢一斤。
屠戶用繩子把口袋栓好,掛在秤鉤上稱,然後他讓賣豆的看稱,說只有八斤。那個賣黃豆的當場就急了:“我剛才在那邊借秤來稱了的,望翹翹地十斤,怎麼變成八斤了?把你的秤拿來我稱。”
賣豆人把秤拿來稱,又恢復了十斤。賣黃豆的說:“你會使妖法,讓東西減少,我不賣給你了。”揹著豆子走了。
趙重陽問時遷:“你看得出那屠戶是如何整秤的嗎?”時遷搖搖頭,表示沒有看出來。你去把那袋豆子買來,我要和那屠戶一起變魔術給你們看。
不一會兒,時遷和一個手下把那袋黃豆買了來。趙重陽帶著時遷等人提著黃豆問他:“要黃豆不?按十文一斤的價賣給你。”塗屠戶答應可以,趙重陽拿他的秤來稱是十一斤,因為趙重陽往豆裡面加了一個一斤重的手榴彈。
塗屠戶道:“你稱的不算,我的秤我才稱得準。”
趙重陽道:“好吧,那你就稱給我看,是否斤兩減少?”
塗屠戶好似習慣性地把右肩上裝錢的褡褳往上面送了一下,拿起秤開始稱東西。稱平穩後,塗屠戶道:“看清楚稱,九斤都還差二兩。”
趙重陽心裡道:“不對呀,怎麼會少二兩。哦,是了,手雷外面有一層鐵皮。”
想清楚一切後,趙重陽道:“我說塗屠戶,你這在自家鋪子裡做買賣,裝錢隨便用個籮筐或其它什麼箱子櫃子都可嘛,大街上,又在天子腳下,放在地上難道怕哪個搶嗎?還拿個褡褳放在肩上不閒累?”
側面鋪子的開玩笑道:“他是怕老婆把錢拿來藏起來養閒漢,所以才想著把錢放在身上。”一些從這裡路過的人聽見這說法,哈哈大笑。
“你老婆才偷錢養閒漢!死老陳。”塗屠戶回敬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