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宋

第24章 遊學(一)

劉巧玲雖然蘭心慧質,聰明絕頂,但才將近十一歲,雖然掌握了肥皂和香皂的核心技術,但還不適合單獨管理作坊。

何況作為趙重陽名義上的女友,趙公子希望她多抽時間學習各種知識,把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

所以,趙重陽將香皂和肥皂作坊的管理交給兩個得力女奴朱秀兒和湯琳琳,由她倆全權負責,並爭取帶出一部分助手,以便為今後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生產線培養儲備人才。

四月二十二日,萬事俱備。趙重陽、王達平等八位舉子將隨著商團外出遊學。

商團這次派出的人員主要由總部和趙家、劉家為主,明面上目的是為了打通蘇杭二州的商路,全面搶佔天下最富裕的江南市場。

其實,趙重陽心裡還有一個暗中的目的,與江南大豪方臘建立關係,當然最好是將他拉上萬通商會這條商業航母,今後就算他想要在江南起事,也有可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商團這次帶出來的貨物,全部是江南一帶的緊俏貨和新奇貨,全部是有錢都不易買到的東西。

如萬通商行的白紙,鐵器(特別是一些炊具、刀具和木工用的工具等)、寶刀、寶劍、肥皂、香肥、神仙醉系列酒、醬油、豆瓣醬、活字印刷書籍等多種商品。

活字印刷的事情,趙重陽沒有超什麼心?趙重陽只是讓鐵器房將活字印刷術作了改良。

這時的活字印刷術雖然已經開始應用於書籍印刷中了,但因為活字是用木頭製成的,多用幾次後,字型就容易變形損壞,所以許多印書籍的作坊仍然喜歡用雕版來印刷。

趙重陽給父親趙無忌提了個建議,讓他去找瓷器坊製作一部分鑄字的模具,然後用鉛來製作活體字,這樣字型就不會搞壞。

將活字印刷的活字改成鉛字的,印出來的書籍成本將大為降低,這樣印出的書籍就可以降低一成的批發價賣給經銷商,那江南巨大的書籍市場就必定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了。

此外,萬通商行印刷作坊印書的紙是加了棉麻和苦楝樹皮的紙,一是書籍不易破損,二是書籍不會長蛀蟲。這些,都為萬通印刷作坊的興旺奠定了基礎。

商團這次蘇杭之行,除了帶了大批商品外,主要還帶著幾百個各行各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有開店鋪的掌櫃,有開酒樓的經理和領班、廚師,有開神仙醉白酒作坊的管理者和技術員,有搞活字印刷的技術負責人等……

本次商團的總負責人是劉二爺的兒子劉玉波,負責率領保鏢隊保護商團的是錢先生的大兒子錢小波,他是保鏢總隊水軍營的營長,這次又兼任商團副團長,率領水軍營兩個連400人,30艘小型輕便快艇,保護著80艘貨船兼戰船前行。

第一站是鎮江,然後依次是常州、無錫等地。

一年前,商會就已按趙重陽的要求,提前就在這些重鎮的江邊,買了一塊較大的地修建碼頭、酒樓和店鋪,為萬通商會的人往來住宿提供方便,更可以為州縣的商家前來進貨提供方便。

過年前,趙無忌派出得力家奴劉文傑帶著幾個人來到鎮江。

當劉文傑在城外江邊用100貫錢買下那一片五十多畝的荒灘時,不知有多少人罵他是二傻子。

誰知比這傻的事還在後頭,他居然在這裡大興土木,招人修起了碼頭,簡易街道,店鋪和酒樓,還修了一批庫房,兩三個月的開銷就不下於一萬貫。

“真是敗家子!不知是誰家的二世祖,跑到這拉屎都找不著野狗吃的地方來修房造屋,建街道,築碼頭,真是錢多了找不到地方花了呀!”

“誰說不是。你們看這裡離其它碼頭有兩三里,離鎮江鬧市區有五六里路,有誰的船會停到這裡來?”……

可是,半年過後,再也沒有人說劉文傑傻的人了。

當萬通商會的產品在這裡暢銷之時,陸路、水路到這裡進貨的人絡繹不絕,不久這裡的店鋪就被小商販租賃一空,酒樓的食客不斷,住宿的客人常常爆滿。

具有心人留意,生意好時,這個碼頭上的營業額可以達到三萬貫。

由此可見江南的富人們對萬通商會的產品的需求量有多大,商人們對萬通商會的商品喜愛到何種程度。

南京離鎮江只有近一百八十里的水路,一行人早上七點出發,順風順水,下午三點過後就到達鎮江商會自己修的碼頭了。

船靠岸後,眾人將部分商品卸到碼頭的倉庫裡,留下部分人看守船隻,其餘的人上岸吃飯休息。

趙重陽等人下了船,用過飯後,也不休息,讓碼頭的負責人派兩輛馬車給他們,並找兩個在碼頭打工的本地人給他們當嚮導和駕車,一行八人便準備出去遊玩去了。

他們打聽了,這鎮江附近,讓騷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地方有著名的金山寺,還有距此五十多里的道教香火鼎盛的茅山。

年齡較大的這名本地夥計叫謝子才,三十多歲,在家裡排行老大,謝正元認他為本家,叫他大哥。

眾人上了馬車後,謝正元便問道:“這個大哥,你看我們幾個人這下半天到哪裡遊玩合適?”

謝子才道:“今天下午只能到金山寺遊一下,或者是到鬧市區去看一下鎮江的人文風貌。如果要去茅山,需要專門用三天時間,來回各一天,在山上玩一天。”

於是,一行兩輛馬車直接轉道金山寺。金山寺位於鎮江城西北的金山上,離鎮江五六華里。金山寺佈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

金山是江南佛教聖地,當年梁武帝蕭衍曾在金山設立了莊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

從此金山名氣大振,香火不斷……

大宋雖然尊崇道教,但對佛教也沒有進行過分的打壓。

所以,趙重陽他們一下了馬車,一踏上金山寺的石階,就感受到了濃濃的佛教氛圍。

此時雖然已是下午三點左右,來來往往的善男信女還是很多,有的虔誠的信徒,從第一級就開始叩頭,三步一跪,一直叩到山門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