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宋

第2章 小神童

“好!好!好!”先生叫好,同窗叫好。先生高興地說:“那我們就預祝你它年蟾宮折桂,金榜題名。”先生一高興,連連豎起大姆指誇獎道:“神童!神童!不僅對得巧妙,而且立意新奇,志存高遠,志向不凡!怎麼樣,吳生,你服氣了嗎?”

“弟子心服口服,與趙學弟相比,弟子確實是蠢才。”胡淘書低頭說道。

陳永福老師對胡生道:“你學習雖然刻苦,然悟性差,今後還要向你的這位學弟虛心請教,千萬別仗著年長,就自以為是。”

“是,弟子受教。”

這件事給胡淘書的警醒很大,從此以後,他一改浮燥的習慣,潛心學習,後來終於以中等之資,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三等進士的功名……

八歲那年春天,先生帶孩子們外出踏青,看見青蛙在水田裡快樂地鳴叫,便讓學生們作一首詠蛙的詩。

趙重陽一時也沒有合適的佳句,便想起後世太祖爺的那首巜詠蛙》詩,當著大家的面便吟了出來:“獨坐龍盤如虎踞,綠樹下面養精神。春天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一時,又博得學友的喝彩之聲。先生聽聽,更是大加讚賞。

望著年幼的他,先生心裡暗忖:此子長大後,絕非池中之物。肯定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英雄豪傑。我一定要好好教育他,使他成為一代英才。

這一天,驟雨初晴,一道彩虹從遠方的山腰升起。先生帶著大家在外面看彩虹。幾個有些才華的學長看著彩虹不由詩興大發,開始搖頭晃腦地吟起彩虹來。

其中一個叫謝正元的學生吟道:“誰把五彩線幾條,和雲混雨掛山腰。”

先生一聽,還不錯,鼓勵道:“還可以,請繼續來下文。”

謝正元站在那裡想了半天,敝得臉紅脖子粗,再也沒有了下文。

老師望著眾弟子,問道:“誰能夠把下一句繼下去?”眾人盡皆搖頭,面帶難色。

唯有趙重陽走上前來,恭身對老師道:“弟子願意一試。”

老師點頭應允,眾人也把期望的目光看向他。只見他從容不迫地念道:“欲跨天塹平胡虜,萬里碧空架長橋!”

“好!好!好!”“妙!妙!……妙!”

一連串的讚美聲此起彼伏,陳老師也為有這樣優秀的弟子而感到驕傲。

他高興地踱著方步,捻著鬍鬚對自己的得意門生說道:“重陽啊,希望你允文允武,乘長風,破巨浪,長大後率領我大宋兒郎平遼滅夏,保萬里疆土不被異族踐踏!保億兆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趙重陽向師尊鞠了一躬,鄭重地答道:“弟子一定不負師尊教誨,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實現自己的抱負。”自此,趙家莊少莊主趙重陽之名日漸響亮。

教趙重陽他們的先生陳永福本是一位飽學之士,他見北宋哲宗、徽宗兩朝,奸臣當道。像蘇大學士這些有學問有能力的正直之士都遭貶謫,而征討西夏的一代名將狄青,更是被皇帝猜忌,被一批無恥的文官迫害致死,就無意仕途,在鄉下教幾個學生聊以度日。

北宋一朝,重文輕武。北有大遼,西有西夏,隨時騷擾邊境,給國家帶來無窮的邊患。使邊境的百姓,隨時處於戰之中。

近些年來,居於白山黑水之間的金人,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正在不斷擺脫大遼的控制,慢慢地崛起。

陳永福不像一般文人看不起武將,反之他認為,文人都應該像范仲淹、韓琦那樣,在地方能安撫百姓,造福一方。

在邊關能統兵禦敵,保境安民。所以,他希望趙重陽文武並重,長大後成為一個治國安邦的治世能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