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劉家的客人們也來到飯堂來吃早餐。他二外公、舅舅和表兄、表姐們,再次向他表示祝賀。
吃完早餐後,巧玲也不知道避嫌,過來就拉著趙重陽的手問個不停。趙重陽就帶著她去放煙花,哄得她咯咯笑個不停。
看著這一對小兒女比以前更親密無間了,兩家大人都很高興。
中午,趙重陽的大姐夫周代富和大姐也帶著兩個女兒來了,並帶來了價值不菲的賀禮。
午飯後,趙重陽把姐夫介紹給恩師,希望趁府學還沒有開學時,陳老師能給周代富指點一番,使他在學業上能再升幾個臺階。
這樣周代富就在趙家莊住了幾天,每天都到陳老師那裡去請教學問。陳老師這幾天的指導讓周代富終身受益,為他今後能勉強考上進士,取得同進士出生的資格分不開。
趙重陽為了表示對恩師的尊重和感謝,他讓父母出錢將私塾擴大成學堂,教師由陳老師去聘請,附近村寨的孩子都可以來讀書,教師的月錢一律由趙重陽家負責。
一般教師的月錢五到十貫,名師的月錢十五貫,陳老師的月錢二十貫。同時,趙無忌代表趙氏家族,給了陳老師千貫的謝師禮。
黃鳳明見了趙二姐後,心裡非常滿意,當天下午就回去了。
第二天準備聘禮、第三天,他和父母就請陳永福老師為媒,帶著聘禮到趙家來提親了。
由於雙方都沒有意見,又是兒子的授業恩師作媒,這個面子是絕對要給陳老師的。
所以趙重陽的父母根本沒管聘禮的多少,直接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這樣,趙重陽就正式稱黃鳳明為二姐夫,周代富也高興地稱黃鳳明為連襟。
趙重陽知道,黃家不算富有,最多算小康之家,只有八十畝水田和一片山嶺。
為了讓二姐嫁過去後,能過上幸福而富足的生活,他讓黃鳳明以自家山嶺的木材作為加入紙廠的底金,將紙廠兩層的份額轉讓給他家。
黃家這片山嶺雖然足夠大,但除了每年能為他家提供燒柴外,木材本身並不管錢。所以,黃家山嶺每年並沒有明顯的收入。
但黃家父母想,從今年起,每年可能有上千貫收入了。
還沒有等黃鳳明的父母從暗自高興中醒來,趙公子趙重陽又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驚喜:“我們趙家紙廠不僅僅是我們趙家莊的紙坊,還包括我外公家那邊紙坊的一半,還有朱家莊朱成剛家紙坊的一半,大姐夫他們周家紙坊還在談判中,談妥了也有一半,到時幾家紙坊的純利潤不下於十萬貫,從今年年底開始,你們每年將獲得二萬多貫的年終紅利錢。”
趙重陽的話,不僅是驚呆了黃鳳明的父母,就是黃鳳明也心裡激動,不經意間,他家即將邁入萬貫家財的富豪行列。
二姐的婚事訂下來了,趙重陽也準備去南京了。再過三天,趙重陽他們休學的時間就到了。
根據府提學的安排,考起了的舉子將集中培訓一年,然後各人根據自己的特長,可以選擇和府學的學生繼續學習,也可以選擇出門四處遊學,兩年後到京城去參加省試即可。
臨走之前,趙重陽到趙家大院中最神秘的一處所在去看了一下。清明前十多天種的一分多地的玉米,已經長出了一寸多高的嫩葉。
一分多地的紅薯秧已經冒出了新芽,一分地的辣椒苗也有兩寸多高了,再過幾天就可以移栽了。
這一個角落是趙從重陽的植物實驗地,由兩個老僕人帶著七八個五十多歲的家奴負責管理,由趙重陽的二姐和丫鬟小紅袖負責技術指導。趙重陽將具體的耕作技術寫在紙上,交給二姐,由二姐和紅袖去指導他們生產。
這三樣植物,是趙重陽七歲那年,在南京趙家店鋪,遇到的前來採購絲綢的波斯商人帶來的。
當時,連比帶畫,問他們那裡是否有辣椒、紅薯、玉米、洋芋,有就帶一些種子過來,他準備高價購買。
說了半天,那胡商才搞清楚,說前三樣波斯已經有人在種了,洋芋還沒有見過。一年後,波期商人每一樣帶了些來,當時花了一百貫的絲綢,這胡商才同意交換。
經過前兩年的培育,今年基本上可以大面積種植了。玉米除了在這裡種植了一分多地外,在南京趙家碼頭讓年老些的家奴開荒種了幾畝,在這裡的碼頭邊,也讓人種了幾畝。
辣椒苗可以種植六畝多,紅署苗今年可種植近二十畝,多數紅署秧苗趙重陽還是決定用船運到南京趙家碼頭的荒地上去種植,畢竟兩百多畝的荒地,現在最多佔用了五十多畝。
有了辣椒,豆瓣醬就可以擴大生產了。有了玉米、紅薯,一些不能種植稻子的荒坡、沙灘都可以產糧食,有了糧食,釀酒、餵豬都可以擴大規模了。
把家裡的大事理清楚,趙重陽才和趙本華、趙雲貴等人乘船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