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學建成了,然後陸晨陽要操心的就是夫子問題了。
這事比建縣學還難,要說巖泉縣能找出五千多個報名參軍的,卻找不出五個秀才。
誰家讀書人沒事跑到巖泉縣這來啊!
要說巖泉縣本地的讀書人?呵呵,連個縣學都沒有的地方,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過秀才了,別說秀才了,連個童生都沒有。
沈時謙族學的那位夫子還是沈家從別的高薪聘請過來的,但是陸晨陽沒錢啊。
他也去別的縣,去拜訪一些老秀才。
陸晨陽六元及第狀元郎的名頭還是很好用的。這在讀書人的眼裡,六元及第跟文曲星差不了多少了,看陸晨陽親自上門拜訪,一個個都激動得不行。
陸晨陽以文會友,他又慣會甜言蜜語的,直把人忽悠的恨不得為了巖泉縣糟糕的教學水平拋頭顱灑熱血。
“我知道這件事很難,但是此事卻不得不做。為了教化百姓,為了子孫後代,這件事必須有人要去做的。”陸晨陽溫聲說道:“在下不才,也想要去試試,還請先生助我。”
老秀才感動不已,立刻就答應下來。他完全是為了陸晨陽一片為民之心,當然了,陸晨陽說會將他學習的讀書心得借給他抄閱也是原因之一。
陸晨陽這次出門帶回來了六位夫子,這縣學總算是能開起來的。
先生找到了,但是比先生更難的是找學生。
還是那句話,誰家好人把孩子送去讀書啊?
對啊,他們沒幾個好人家啊。
陸晨陽心累,哪怕他已經給了很優渥的條件,免學雜費、免食宿費、他還包紙墨筆硯。
就這,來送孩子過來的都是一些家境殷實的人家,普通百姓都沒有送孩子過來。
陸晨陽為此天天抓頭髮,想著要怎麼才能說服他們把孩子送過來。
徐正輝對此非常不解:“大人,為何如此執著於百姓送孩子過來?那些人家根本無力支撐孩子以後科舉費用,何必多此一舉呢?”
陸晨陽一臉頹喪地說道:“可是讀書不止是為了科舉啊,不說學做人的道理,就是能多認識幾個字也是好的。”
陸晨陽當了縣令之後,沒少處理因為不識字造成的糾紛案子。
都是欺負人不認識字,稀裡糊塗的按下字據。有的賣房賣地,還有賣兒賣女的,都是因為不認識字。
徐正輝覺得這不是正常嗎?現在不識字是正常的呀,為什麼陸晨陽這麼執著呢?依他來看,現在的巖泉縣已經很好了,有陸晨陽這位縣令在,也沒人敢再用文字做手腳欺負人了。
徐正輝說道:“大人,這有點難,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家裡就算半大的孩子都是個勞動力,能幫著家裡幹活。所以普通百姓不會讓孩子來讀書的。”
讀了也沒用,還不如多幫家裡乾點活。
陸晨陽能不知道嗎?所以他才煩惱,該怎麼解決這個情況。
陸晨陽煩得連飯都吃不香了,回來改善伙食的譚峰看到他這個情況,隨口說了一句:“無利不起早,總不能讓他們上班還給他們銀子吧?”
招喜差點拍案而起:“美得他們,還給他們銀子?他們怎麼不上天?愛學不學。咱們大人就是太心善了,要我說他們自己不上進,誰都沒辦法。”
陸晨陽輕嘆了一口氣,“招喜說得對,這銀子不能給,既然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吧。”
兩人一起看向他,怎麼來硬的?
陸晨陽讓徐正輝寫了一個公告,凡是家裡有適齡孩子但不送去讀書的,縣衙所有招工一律不錄取。
也就說,想來給縣衙幹活掙錢,就得把孩子送去讀書,違反就不招你了。
百姓們:“……”
這一招真的是捏到了百姓們的七寸了。
沒辦法,那就送去吧。
九月初一,這是陸晨陽定下的縣學第一期開學的日子。
看著四個教室坐滿了學生,陸晨陽很是欣慰。
陸晨陽非常重視這些孩子的教育,還跟來這的夫子討論過上課的內容。
“這些孩子的家境不同,水平也不一樣,不能混著教。開學先進行考試,看看大家的程度然後分班教學。”陸晨陽說道:“肯定是有一些孩子,他們的目標不是科舉,我也不指望他們能成才。只要他們能認識一些基本常用字,會寫算數,日後也能有個謀生的差事。當然,如果有天賦好的孩子,不管家境如何,只要想要讀書,就要盡力教導,銀錢的問題我來考慮。”
這個說法讓幾個夫子都有些詫異,因為他們從小接收到的觀念就是讀書就是為了科舉,不科舉讀書幹什麼?
陸晨陽這麼大費周章的,自掏腰包也要讓孩子唸書,他們本以為是為了政績。因為如果他的治下有人考上了童生、秀才,這也算是縣令的政績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