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
林曉梅遞給李正。
以鋼筋的穿孔為中心,李正向上向下做傷口延長,成一個大s型,長約15公分。
切開面板,分離皮下組織,順著穿孔分離肌間隙。
一路分離到關節囊表面。
組織汙染都比較嚴重,李正把所有受汙染的組織儘可能清理掉,儘量避免術後感染。
膕窩後血管神經束終於暴露出來了。
李正小心地分離血管和神經。
“損傷情況怎麼樣?”張院長問道,他根本沒有手術視野。
“膕動脈斷裂3/4,受損長度約2.8厘米,膕靜脈破裂,受損長度約2厘米,脛神經完好。”李正沉聲道,也鬆了口氣。雖然術前有檢查神經功能,沒有明顯受損的症狀,但親眼看到佐證了,才能徹底放心。
脛神經如果受損,那神經移植的難度就會非常大了,不是他沒有能力做,而是要用到真正的高倍顯微鏡,這種主要的神經,都是要進行束膜縫合的,就像一根粗電纜線,裡面的小電線都要一根一根的縫上,那樣才能儘可能的恢復運動和感覺功能,市醫院都沒有這個條件。
“嘶!”
張院長倒吸涼氣,道:“血管這個受損程度,無法直接縫合啊!”
血管雖然有一定彈性,但長度超過1公分以上,強行拉合,術後容易造成血管撕裂,血管痙攣,從而引發血管危象。
所有人都望著李正。
血管移植,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
國內的顯微外科技術,雖然開始於60年代末,並且全球領先,但僅限於國內頂級的三甲醫院,對於內陸縣級醫院來說,還是高不可攀的技術。
光一個血管吻合,醫院都沒有開展過,更不要提血管移植了。
李正點頭,道:“無法縫合,移植血管!”
“哥,怎麼移植啊,用哪裡的血管?”陳大勇小心地問道,這種高階技術,他也不知道李正到底會不會。
包友山也一臉嚴肅,手術方式他完全沒概念。
李正笑了笑道:“不要那麼緊張,全身可供移植的血管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大血管就是大隱靜脈,我們取對側大腿的就是。”
眾人都紛紛點頭,所謂大隱靜脈,就是大腿內側的一條從內踝向上一直延伸到大腿根部的靜脈,平時很容易看到。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外一碼事了。
李正伸手,林曉梅遞給他4個血管夾。
包友山和陳大勇一人拿著一個s拉勾,把傷口儘量暴露出來。
李正把動靜脈受損兩端的血管夾住,把受損的血管清理掉。
每一步都很穩健,好像是一個多年的老手,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也沒有任何不自信的地方。
兩人也都被李正的沉穩感染,配合得越來越流暢。
處理好了血管後,李正又把關節囊開啟,關節腔內徹底沖洗,再把大腿前側的傷口擴大了一些,徹底清創,只是前側股四頭肌沒有開啟,那樣創傷就太大了,術後感染風險極高,只是用注射器進行了高壓沖洗。
鋼筋穿過關節囊後,大部分汙染物質已經被留在了關節外,前側肌肉組織中汙染並不嚴重。
“開始取血管!”
李正用溼紗布填塞好創口,開始在健側大腿內側做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