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滿堂皆寂。
不少老臣,已是潸然淚下。
就連劉屈氂李廣利之流,此刻也低下了頭,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心中五味雜陳,不知如何反駁。
“陛下聖明!”
“陛下仁德!”
劉徹話音剛落,剛才就對劉徹恭維了一番的那些儒家官員們,立刻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紛紛出列,對著劉徹就是一頓山呼海嘯般的歌功頌德。
“陛下此舉,上合天心,下順民意,乃萬世之功也!”
“以貿易止戈,實乃仁政之典範!”
他們一個個涕淚橫流,彷彿劉徹此舉,已然讓他們看到了天下大同的盛世景象。
然而,他們認同,李廣利等人卻不想答應,繼續站出來要求出戰。
“陛下!匈奴乃虎狼之輩,喂不熟的!今日得了糧食,明日必定反噬!”
李廣利話音剛落,他身後的李家黨羽,以及那些渴望軍功的少壯派將領,也都紛紛鼓譟起來!
“是啊陛下!我等寧可戰死沙場,也絕不願坐視匈奴坐大!”
“這與養虎為患何異?!”
“陛下,我等堅決請戰。”
反對之聲,再次喧囂塵上!他們可以接受用牛羊礦產換,但骨子裡還是覺得這是在“資敵”!
尤其是李廣利,若是沒有戰事,他如何能借此從劉徹手中拿到兵權?
如今,好不容易讓劉徹對劉據起了廢黜之心,好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外甥劉髆有希望登上儲君之位,他們李家,自然急需一位掌控兵權的大將軍。
就像當初的衛青和霍去病一樣,有他們在,誰敢動劉據?
此時,這樣好的機會,他豈能錯過?
然而,此時的劉徹,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個川字,眼神中的不耐煩幾乎要溢位來。
正當他要再度發怒之際——
“陛下,臣有話說。”
一道沉穩的聲音響起,如同清泉注入沸油,瞬間讓殿內的溫度降了幾分。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霍光手持玉圭,緩步出列。
他面容沉靜,眼神古井無波,彷彿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霍愛卿,你有何高見?”
劉徹的語氣稍緩。
霍光微微躬身,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陛下,諸位同僚。臣以為,陛下之決斷,乃是上上之選。”
“匈奴今歲大旱,牛羊凍斃無數,部落之內,已是哀鴻遍野,此等情形之下,他們最缺的便是糧食。”
“若我大漢不施以援手,他們唯有南下劫掠一條生路。”
“屆時,邊境烽火再起,生靈塗炭,我大漢固然能勝,但代價幾何,方才桑大農已言之鑿鑿。”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些主戰派,繼續說了起來。
“可若是我們願以糧食交易,解其燃眉之急,匈奴單于但凡有幾分理智,便不會選擇在此時與我大漢開戰。”
“他們此刻,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一場勝負難料的戰爭!”
“用牛羊皮毛,甚至礦產,換取活命的糧食,換取部落的延續,這筆賬,匈奴人算得清楚!”
“難道諸位以為,匈奴人當真愚蠢到寧願餓死凍死,也要和我大漢拼個魚死網破嗎?”
霍光一席話,有理有據,條理清晰。
那些原本還想反駁的官員,此刻都張了張嘴,卻發現竟不知從何駁起。
是啊,匈奴人雖然野蠻,但不是傻子。能活著,誰願意去死?能用東西換糧食,誰願意冒著全族覆滅的危險來搶?
劉徹看著默不作聲的群臣,尤其是李廣利那張憋得發紫的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行了,此事就這麼定了!”
“若匈奴得了糧食,依舊背信棄義,悍然南下……”
劉徹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決絕的厲色,聲音響徹整個宣室殿:
“朕,便下罪己詔,告慰天下!”
“而後,朕親自披甲,御駕親征,不破匈奴,誓不還朝!”
“轟!”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千層巨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