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步步往上爬,會不遺餘力地完成大佬交付的任務。
絕對不會討價還價。
更不會去問,趙天盛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個字,幹!
“數控加工中心。”
李高明斟酌片刻,給出了斬釘截鐵的回答。
目前。
227廠只有一套五軸數控機床,並且是第一代五軸機床。
用來加工一般的精密件沒問題。
問題是。
趙天盛如果真想將227廠,變成兼具輕重武器加工生產能力的綜合性軍工企業,新型數控機床必不可少。
而且起碼要三到五套全新的加工中心。
趙天盛聽後微微點頭。
能夠成為主管技術生產的副廠長,李高明倒也是有幾把刷子。
僅靠趨炎附勢,溜鬚拍馬。
絕對成不了第一副廠長。
“除了加工中心呢?”
“那就剩下人才的問題了。”
李高明站在專業角度,講述了227廠當前存在的幾個問題。
資金,裝置,人才,靈活性。
前兩個問題不必多言,夏國大部分國有企業,都有這樣的問題。
後面兩個問題相對而言,就複雜了許多。
隨著夏國和西方關係全面緩和。
大量西方商品進入夏國的同時,人才流失情況日益嚴重。
除了一些軍工院校還包分配外,其餘的大中專學校,統統改為自主擇業。
部分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
留下來的大學生要麼進入民營企業,又或者自己做生意。
反正沒幾個人願意去國有企業上班。
一句話,待遇不行。
不但大學生不願意進入國企上班,就連科研院所的專家也是人心思動。
“趙代表,您出國留學數年,對於國內的變化缺乏瞭解,這兩年,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制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坦克車幹不過小汽車。”
李高明嘆氣道:“意思說哪怕是賣茶的小商販,掙的錢都比造原子彈的教授,院士多得多,生產汽車的企業效益,遠遠超過造坦克,裝甲車的軍工企業。”
“你猜,國家公派出國的留學生,今年回來多少?又有多少人分配到軍工企業?”
聞言,趙天盛淡笑道:“回來的恐怕不足一半吧?”
“三分之一。”
李高明說道:“就是這三分之一的歸國留學生,願意進廠工廠的連二十個都不到,咱們廠今年只分到一個技術員。”
“偌大的國有軍工企業,今年一年只增加了一名技術員,唉,難……嗯?!”
突然。
李高明眼中出現了異樣目光,皺眉說道:“不像話!光天化日摟摟抱抱,科學技術學的不怎麼樣,洋人那套摟摟抱抱,打情罵俏的糟粕學的倒是十成十。”
順著李高明的目光,趙天盛看到廠區大門口,一對年輕男女緊緊擁抱在一起。
二人身後停著一輛,國內十分少見的進口高檔車。
下一刻,趙天盛眼眸中佈滿陰霾。
沒看錯的話。
這輛車是母親送給大姐。
又被大姐轉送給自己未婚妻柳嵐的賓士500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