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母指了指灶臺。
鍋裡還蒸著米飯呢?
姜瑤眨了眨眼睛,讓母親做飯,她來做菜。
還很強勢,薑母心想,那就讓她折騰吧!
鹹了就多喝點水,淡了就多吃點鹹菜唄!
東屋的鍋蒸米飯。
顧承澤和姜小弟喂完豬,進屋看到姜瑤準備炒菜,很有眼色去燒火。
姜小弟要去燒火,男人還不願意,三言兩句就讓姜小弟幹自己的事去了。
姜瑤做了西紅柿炒雞蛋,尖椒炒豆腐,還有一個雞湯燉白菜土豆。
主食是薑母蒸的大米飯,配上西紅柿炒雞蛋,一口下去別提多滿足。
薑母本來準備了十五個雞蛋,最後沒用那麼多。
姜瑤畢竟是做小吃生意的,簡單的食材放在她手裡,做出來的味道,當然要甩薑母幾條街。
姜宇豎起大拇指,“姐,你做的可真好吃。”
姜瑤眉眼含笑,“好吃就多吃點。”
姜父吃著女兒炒的菜,也很開心,女人結婚了,做一手好菜,是很加分的。
薑母心情複雜,她想起女兒說在河山市擺攤賣小吃,晚上還要去擺攤賣衣服,心裡就酸酸的。
她閨女她還不知道,好吃懶做,嫁人了能勤快到哪去。
現在去擺攤做生意,也是生活所迫,還練出這麼好的廚藝,想來是受委屈了。
又想到女婿和閨女之前都沒同房,這次看女婿對閨女不錯,女兒也說兩人做了真夫妻。
薑母只怪自己沒有老母親的火眼金睛,不然看一看女兒走路,就能看出來是大姑娘還是小媳婦了。
一頓飯,兩位長輩心思各異,姜小弟倒是吃得很開心。
姜瑤又想起摔了腿的外婆,“媽,爸和大哥都去市裡幹活,你晚上去和嫂子作伴,碰到你去伺候外婆,那該咋辦呀!”
謝金蘭嚥下嘴裡的米飯,“不礙事,你爸和你哥不是去兩個月,我們三家一家半個月,上半個月我剛伺候完,下次要一個半月以後了,那時候你爸和你哥差不多也回來了。”
要是沒趕回來,還可以和兒媳婦商量,回孃家住幾天,這都好說。
看來老媽早有安排,姜瑤也就放心了。
說起外婆的事,薑母忍不住抱怨兩句。
“你舅媽那個人,是真不行。”
原來是外婆住院回村裡,鄉里鄉親都提著東西去看。
這也很正常,誰家有個事,生病或者坐月子,很多鄰居都會提著東西去看看。
下次鄰居家有事,別人也會提著東西去看望。
八零年代看人買東西,兩包掛麵,兩袋糖,兩袋奶粉,或者家裡母雞下的雞蛋,都是看人的好東西。
東西雖然不值啥錢,卻是鄉親們的一番心意。
姜瑤舅媽看外婆家雞蛋多,嘴上說得好聽,說吃不了雞蛋要壞了。
去外婆家拿了不少雞蛋。
那雞蛋要是她拿回去吃掉也就罷了,反正一家人除了是外婆的兒子,就是孫子孫女的,舅媽倒好,把鄉親們看外婆的雞蛋,給賣了,賣雞蛋的錢當然是落她腰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