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兵馬,要鎮守泉陵城,要安排人手防備交州張津,還要對抗張羨,只不過是勉強夠用罷了。
在劉度的安排之下募兵極其迅速,不到兩日的時間,劉賢就募得八千鄉勇,但是手中骨幹太少,只能挑選其中身體素質比較好的五千之數。
之前劉賢手中有五個屯將,雖然季璉被殺,但是旋即又提拔了一名親信,補上了季璉之缺。
這五人屯將也都一躍而升,直接跨過曲長,成為一部司馬。
雖然是一部,但是都是每部都是千人,比正常的一部多了五百。
留下一部人馬去始安縣城防備交州張津,一部人馬鎮守泉陵,劉賢則自帶三部人馬共計三千之數,前往湘鄉縣城。
湘鄉是荊南重鎮,此地雖然是零陵治下,但是距離泉陵城足足四百里(漢制,約合今天一百六十公里),而距離長沙郡的郡治臨湘不過百里。
也就是說,只要保住湘鄉在自己手裡,任憑張羨有多大本事,也不敢繞道南上,進攻零陵。
劉賢的兵馬動身極快,但是也足足花費了七天才趕到湘鄉。
並不是劉賢不想走更快,只是將士們多是新兵,常言道行軍三百里必蹶上將軍!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上將軍走不了三百里的路,而是行軍三百里需要操心的事情過多,這些瑣碎的事情能累死一個上將軍。
而劉賢則是佔了一個體質的便宜,零陵軍中新招募的將士身體素質都不錯,這才堪堪達到。
縱使如此,掉隊者足足有五百之數。
好在,劉賢早就安排了收容隊,尾隨在軍隊後面收容那些崴腳的、生病的、掉隊的。
到了湘鄉縣事情並沒算完,先讓士兵們好生休息一日,劉賢則安排湘鄉縣令招募農夫,打造守城器械,加固城牆,對護城河進行清淤。並且清理城門附近的山林,直接一把火放火燒山,讓張羨進攻的時候也沒有木材打造軍械。
將士們也需要大量的時間訓練,劉賢索性就住在軍營中,白日裡幫助將校訓練士兵,晚上則組織講課,學習文字,講述保家衛國的故事。
這兩項缺一不可,前者是一個長期投資,可以讓自己日後收穫一批允文允武的人才;後者則可以團結將士,讓大家知道自己為何而戰。
將士們也知道這是自己能翻身的機會。
這個年代,若是能識文斷字,絕對是鄉中聞名的人物。
至於筆墨,劉賢沒有那麼奢侈,只能讓大家拿個小棍在地上寫寫畫畫。
這是從零陵郡兵中留下來的習慣,若是沒有這些耕耘,劉賢也不敢憑藉一郡之地對抗張羨。
湘鄉小城中的熱火朝天,終究是沒能瞞過長沙,不過三五日的時間,張羨就知道了湘鄉的變化。
張羨也沒有猶豫,當即召來桓階,將湘鄉種種一一說來,又道:“伯緒,可否為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