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青年笑吟吟的道:“劉景升防備將軍,不正是因為將軍已有大將之才麼?他御下頗為無能,如蔡瑁、蒯越等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左右他的意志,將軍或許可以從此下手。”
劉賢瞬間明白此人的意義,當即拍手道:“先生大才,我怎麼沒想到這一節?”
劉賢即將成為蔡氏的女婿,到時候只消讓蔡氏女往她姐姐那邊吹點風,或許就可以解開了死結。
高大青年臉上笑意不減,道:“將軍是因為在荊南奔波勞累,自覺出力頗多,來荊州後有些不順就有些鬱結罷了。”
劉賢自己梳理了一下,確實如這個高大青年所說。
自從蔡瑁露出來了隱藏已久的輕蔑,讓劉賢心中就頗為不爽,偏偏劉表還多猜忌、防備,這才讓劉賢有些不知所措。
見高大青年不說出山的事,劉賢也默契的沒有再提,口中則道:“先生,以您的見識,我在荊南以後該如何發展。”
高大青年站了起來,聲音雖然不是很大,但是也很洪亮,他道:“自從董卓以來,各地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數不勝數。將軍以荊南,可向南謀取交州,交州富庶,香料、玳瑁、珍珠數不勝數,張津無御下之能,正可為將軍所得?若得交州,可北下荊州,荊州北據漢、沔,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劉賢眼神明亮看著高大青年,青年繼續道:“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若是拿下荊州、益州、交州,內修政治,磨礪士卒,待中原有變,將軍從容北伐中原,光復漢室,此高祖、光武帝的基業。”
劉賢聞言深深的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言,賢銘記於心!這是高祖、光武的基業,賢還想問問先生,若是太平盛世到臨,承平兩百年,天下的土地都被大商人、豪強兼併,耕者無其地,國家收不到賦稅,該當如何?”
見高大青年仍在思索,劉賢丟擲來了又一個炸彈:“士族大家把握學問,官吏多出於他們門下,如袁氏一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而百姓學不到聖人的學問,有本事的人因為沒有關係得不到出仕的機會,名門之子卻因為父輩的關係年紀輕輕被朝廷任命為三公,又該如何?”
高大青年怔了怔,這題,他也沒學過啊。
“將軍既有此問,應當思考過這種問題,請問將軍,您想到解決的辦法了嗎?”高大青年一臉的希冀,他被劉賢的問題所震撼,希望劉賢能給他一個答案。
劉賢卻搖了搖頭,道:“第一個問題,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答案,我想跟先生一起去試試。第二個問題,我有一些淺顯的答案,也需要先生的幫助。”
高大青年聞言並未氣餒,反而一臉開心的道:“請將軍不吝賜教。”
劉賢沉思半天,才道:“無他,開民智,廢孝廉,行科舉罷了。”
見高大青年有些不懂,劉賢則給他解釋道:“首先,要將書籍的價格降低下來,或是透過技術進步,或是透過國家補貼,都可以。然後開設各級書院,反正目的是讓百姓人人識文讀字!再讓百姓學習各種知識,想當戶曹的,需要學習算數、倉庫知識;想當商人的,可以學習商賈、經貿知識;想當農夫的,就學習種植方面的知識!到那時,人人有學上,人人如龍!”
見高大青年聽得如痴如醉,劉賢頗有些不好意思的道:“當然,或許這些事情並非一代人兩代人能完成的,但是我們可以開個頭。”
高大青年連連點頭,劉賢繼續道:“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廢除充滿人情味的孝廉制度,我們可以實行科舉。將學子聚在一處,考察其本領,然後因才授官。如此一來,大家為了當官,還需要奮發學習各種學問,比現在的一些庸碌官員當好用數倍。”
高大青年驚歎一聲,當即乃道:“將軍真乃天授之才也,這般方法在我看來絕對是百世不易之法!”
劉賢卻搖搖頭,道:“先生學究天人,休要說百世不易之法,隨著天下人都開了智,讀了書,到時候肯定會有更完善的辦法。”
“善!”高大青年連連拍手。
劉賢通古至今,高大青年聰慧過人,兩人談古論今暢想未來,聊得不亦樂乎,不知不覺間外面天色放亮,村子中也響起來雞叫聲。
高大青年頗懷歉意,對著劉賢道:“將軍,亮招待不周,竟讓將軍與我徹夜未眠。”
劉賢臉上笑意不減,對著高大青年道:“能與先生討論天下大事,足矣讓我少走數年彎路。長路漫漫,我獨行良久,未知先生可否與我結伴而行?”
那高大青年期待這句話期待了整整一個晚上,他當即再無猶豫,行了一禮,道:“若是將軍不棄,諸葛亮願效犬馬之勞!”
劉賢忙上前扶起來了諸葛亮,道:“我有先生,諸事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