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興大漢之荊南劉賢

第74章 攸縣保衛戰

作為大軍的前鋒,太史慈部負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但是攻城的事情卻不是歸他管轄的。

其實也好說,太史慈只有五千兵馬,如何能攻打城池呢?

當然,也有一些猛將能夠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殺入城內,這屬於個人能力的突出表現,並不在討論的範疇內。

太史慈部在攸縣城下足足休整了四日,第五日才看到周瑜主力的身影。

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各色的旗幟飄揚,目光所及就有周、程、黃、韓、呂、董、陳七八種旗幟。

文聘心思有些沉重,根據他對江東的瞭解,光是看這些旗幟,江東只怕有名有姓的武將都來了吧?

大軍在城外三面立下營寨,唯獨留下西門不圍困。

這是圍三闕一,給城內將士留下生路,防止城內將士拼命反抗。

其實劉賢眼前的局面並不樂觀,蒯越的六萬兵馬,劉備的兩萬兵馬,再加上週瑜的四萬五,統共十二三萬敵軍在荊南土地上縱橫。

而劉賢不過是三萬出頭的將士,無論是黃忠、甘寧還是文聘,只要有一個地方稍有不慎,就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周瑜的大軍在城外休整了一日,第二日就開始就開始操著各式各樣的器械開始進攻攸縣。

好在文聘頗有經驗,無外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城中早就堆積了大量的木頭、石頭,只不過箭矢很大一部分都送到了益陽和羅縣,城中有些短缺。

這都難不倒文聘,他早就通知了桓階,將大量桂陽新銅都送到了攸縣,附近的鐵匠也都被徵調了過來,日夜兼程的打造箭矢。

文聘長出一口氣,看著大量計程車兵舉著裝滿土的籮筐,大喊一聲:“射箭!”

遮天蔽日的箭矢從攸縣城牆之上射了出來,這座在歷史上不顯眼的小城,爆發了一場決定一個諸侯命運的戰爭。

“不要射箭的太過頻繁,一定要注意保持體力!”一個將校模樣的,在弓箭手身後不停的說著訣竅:“當年我跟主公守湘鄉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第一天用力過猛,導致第二天上不了場!守城一定要注意保持體力,第一天只是試探而已。”

這種場景在城牆上到處都在上演,劉敏則帶著幾個親兵到處巡視。

攸縣有不少將校出自湘鄉保衛戰,但是更多的新兵則是第一次上戰場,作為第四軍的護軍,劉敏必須把軍心安定下來。因此不管劉敏有多麼憂心戰局,臉上卻永遠是笑臉盈盈。

但是城牆之下卻不是一般的將領,乃是當世能排到前五名將之一。

數萬將士輪番進攻,更有各種車具掩護,用來運送泥土,掩埋護城河。

看周瑜的架勢,應該是準備強攻了。周瑜不是懦弱無能的張羨,很多曾經在湘鄉能成功的經驗,此時卻根本用不上。

果不其然,周瑜僅僅用了一上午,就把攸縣的護城河靠近城門的一段給填上了。

這是一個噩耗,文聘之前想著,就算是周瑜猛烈進攻,單憑護城河也能抵擋幾日吧?

終於熬到了晌午時分,周瑜的將士們鳴金收兵,準備回去吃飯,文聘卻立在城牆之上,不停的打量著城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