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我,冠軍侯,迎春表兄

第9章 大周萬年!

嬴淵對於寧夏之戰的前因後果已記不太清,但仍記得一點兒。

明軍決黃河大堤,水淹寧夏城。

他擔心,韃靼會行此計,屆時,方圓百里乃至更廣泛的區域內,唯有寧夏長城的地勢可阻擋水災。

王子騰用兵一向謹慎,更何況這其中還牽扯著皇帝。

所以,他命副將‘王忠毅’率領三千兵前往寧夏長城並讓嬴淵與之同行。

王忠毅乃保定府束鹿縣人,精於騎射,剛毅有膽,通曉軍事,年方三十。

今歲皇帝開恩科取士,他被皇帝欽點為進士出身,初任兵部給事中。

後來,因提拔王子騰,便將其安排到了王子騰身邊。

也就是說,王忠毅是因功名得以領兵,但實戰經驗寥寥無幾,所以才會讓嬴淵陪同。

......

與此同時。

黃河外五十里處,一片肥沃草原上。

皇帝親率主力與韃靼軍對峙。

然,雙方交戰不足半個時辰,韃靼軍便就撤退。

皇帝姬長自覺有詐,但三路大軍浩浩蕩蕩,齊頭並進,已將韃靼軍逼到退伍可退的境地。

於是,他心中暗自猜測,就算有詐,也不過折損一路甲士,可寧夏鎮、左右兩翼,皆有重兵壓陣。

以一軍為誘餌,引得敵軍主力出現,倒也算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話說回來,倘若這支軍隊的主帥不是皇帝而是他人,萬萬不敢如此用兵。

隨後,皇帝遣一將率五千眾繼續追趕敵軍,自己則率領一萬五千甲士留守後方。

又派出多名斥候,通知左右兩翼的周軍朝著‘誘餌’方向挺進。

雖然一切都看似按照計劃進行,但姬長心中總有些擔憂。

因為這場戰役打到現在,敵我雙方的高階將領幾乎都出現了,但唯獨沒見阿祿臺身影。

是以,他選擇留下一萬五千眾待時而動。

此戰,僅從人數上來說,周軍要比韃靼軍多出萬餘眾。

可韃靼軍的機動性太強。

在茫茫草原上作戰,若非以壓倒性的人數與敵軍交戰,在面對行動迅速的敵軍時,仍舊略顯被動。

皇帝丟擲誘餌的同時,何嘗又不是在以自身為誘餌?

形勢已到千鈞一髮之際。

正如嬴淵所料,一直不曾露面的阿祿臺來到了黃河上游。

沒過多久,有兩名韃靼探子匆匆走來,向他彙報,說是先鋒部隊已佯裝潰敗,將三路周軍引到黃河岸旁。

聞言,阿祿臺皺了皺眉頭,下意識喃喃道:“怎會如此順利?”

站在他身旁的阿祿卜林問道:“順利難道不好?”

阿祿臺搖頭道:“周朝皇帝雖無領兵經驗,但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他們就不會擔心,我軍故作潰敗是要在途中設下伏兵?”

他是覺著,如此輕易地就將姬長派遣的三路大軍所吸引,有些不太現實。

阿祿卜林不以為然道:“興許是那周朝皇帝急功近利,想要一戰定乾坤?”

這話說的不無道理。

但阿祿臺卻認為,周朝皇帝越是要憑藉此仗打出一個威望,就越該謹慎用兵才是。

“大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阿祿卜林再次開口。

阿祿臺看了一眼大壩處,心一橫,當即吩咐道:

“阿祿卜林,由你率萬騎,殺向周國龍纛所在!”

“餘下各部眾,隨本帥前往寧夏長城。”

半個時辰過後。

姬長聽斥候來報,得知阿祿卜林動向。

守在他身旁的諸將頓時如臨大敵,

“請陛下暫且退至橫城堡一帶,由末將等率軍殺敵。”

“請陛下暫離此間!”

“...”

誠然,皇帝御駕親征,龍纛所在,會使士氣振奮。

但同樣會有一個弊端,會使諸將分心,無法全意殺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