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祿臺對於嬴淵的畏懼,還不僅是嬴淵的個人勇武。
而是他身為統帥,能夠身先士卒,此舉可大大鼓舞全軍士氣。
“身著黑甲者為阿祿臺!生擒阿祿臺!”
亂軍中,嬴淵的目光仍舊牢牢鎖定在阿祿臺身上。
他往哪裡去衝,周軍將士便跟到哪裡。
士氣已經跌入谷底的韃靼將士,面對戰意正盛的周軍,就像是一盤散沙,一觸即潰。
阿祿臺見嬴淵還在追他,心中不禁一顫再顫,
“為何我大元不能有此猛將!”
說話間,嬴淵距離他已是越來越近。
思慮再三,阿祿臺忽將身上甲冑卸下,丟棄到地面。
他的腦海裡,只存在一個想法,那就是不能死在這裡,更不能被周軍活捉。
嬴淵見他褪去甲冑,再次大聲道:“身無甲冑者乃是阿祿臺,擒住他!”
聽到這番話的將士陸續傳頌道:
“身無甲冑者...”
“生擒...”
“...”
壯闊天地的聲音,使得阿祿臺心生絕望。
他看向左右侍衛,吩咐道:“卸甲!卸甲!”
那些護在他左右的侍衛不敢違抗命令,皆將甲冑丟棄到地面。
見狀,嬴淵不由得大笑起來。
亂戰中,這聲大笑,仿若氣吞寰宇,豪邁壯懷。
隨後,嬴淵讓李川放出煙火。
在周軍圍堵韃靼軍之前,嬴淵就與陳大牛商定,以煙火為號。
見煙火,陳大牛便可撤軍。
這時,嬴淵追逐阿祿臺的速度也放緩下來。
好似生怕真的追上了阿祿臺。
他吩咐身邊士卒,將阿祿臺甲冑與韃靼軍大纛妥善放好。
約莫過了兩刻鐘左右。
由於陳大牛撤軍,使得駐守在陰山的韃靼軍及時接應阿祿臺。
見到援軍的阿祿臺,心中大喜不已。
這時,敵我雙方距離陰山,已經不足三十里地。
被韃靼將士護衛周全的阿祿臺,忽然掉轉馬頭,朝向嬴淵大笑道:
“嬴淵小兒,終有一日,本帥將親斬你首級!”
由於雙方距離較近,又有韃靼將士複誦,是以,嬴淵聽到了這番話。
他沒有絲毫惱怒的跡象,只是一臉平淡的拉弓搭箭,忽而,一支箭矢射去。
正中阿祿臺身前一名將領。
阿祿臺見那被射中的將領瞬間便跌落馬下,心中一慌,連忙再次策馬逃去。
嬴淵繼續追逐,但始終與韃靼軍保持著一段距離。
待阿祿臺進了陰山,嬴淵才徹底命全軍將士停下追逐腳步。
這是他第二次來到陰山。
上一次,他是被韃靼軍給追到這裡。
而這次,攻守易形。
這時,已與大軍會合的陳大牛來到嬴淵身邊,看著倉皇逃入陰山的阿祿臺,皺著眉頭道:
“嬴帥,當真不追了?”
姬長親命嬴淵為第三路大軍統帥,所以,他現在的身份,不是嬴將軍,而是嬴帥。
嬴淵望著眼前似連綿無盡的山脈,悵然道:
“阿祿臺活著回到北元,比死了更有價值。”
他能夠隱約猜到姬長與上皇背後的深意。
而且,姬長分出三路大軍時,並未下達死命令,說要擒殺阿祿臺或全殲韃靼軍。
只要阿祿臺一旦回到北元,那麼對於整個北元來說,都將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裡。
這才是大周想要看到的結果。
陳大牛不懂這些,他只知道衝鋒陷陣,當個合格的將軍。
眼下,他的目光一直凝聚在身前的連綿山脈中,下意識輕嘆一聲,道:
“不知有生之年,能否跨過陰山。”
嬴淵非常明白陳大牛或其餘大周將領的內心想法。
跨過陰山,就好比是嬴淵前世宋朝將領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一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