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峰為中軍將軍,與本帥一同坐鎮三軍。”
“至於梁景,暫且擔任前軍將軍一職。”
嬴淵這邊在點兵點將。
待稍後,嶽峰等人也要去點兵點將。
範圍是駐紮在京城各衛的指揮使、參將等。
所謂兵多將廣易取勝。
兵少,將,可不能再少了。
待嬴淵吩咐下去之後,何福找上門來,
“萬騎營一萬甲士傾巢出動,這可都是你的家底。”
“另有五千人,你打算於何處調集?”
嬴淵搖頭道:“還沒想好,無非是從侍衛親軍或駐紮在京城各衛裡挑選。”
何福笑道:“咱們寧夏衛如何?”
寧夏衛?
嬴淵皺眉道:“自河套一役結束後,寧夏衛只餘三萬兵,至今尚未恢復元氣,只怕湊不齊五千騎兵吧?”
這一次北伐,多為騎兵作戰。
講究速戰速決。
不然,若是穩紮穩打,一萬五千人,根本就不夠看。
何福點了點頭,“寧夏衛有三千騎兵,你再想法子湊兩千便是。”
嬴淵在認真思慮一番後,便答應了他這個請求。
這也算是給寧夏衛的老哥幾個謀條出路。
要是僥倖能在此戰中獲得功績,入京當兵為將,也算是給‘邊黨’補充新鮮血液了。
何福前腳剛走,王子騰後腳便來了,
“就算不用五軍營的兵卒,也該挑選一些將士才是。”
“我弄了份名單,嬴老弟瞧瞧。”
說著,王子騰就將剛寫好不久的名單遞給嬴淵。
嬴淵只是粗略掃了一眼,約有二十餘名,其中有五六人皆為王子騰的親信。
“王統制,你有些為難我了。”
“這名單上的將領,最次都是個千戶,我哪有那麼多的兵讓他們指揮?”
嬴淵本想婉拒。
然而,王子騰卻開口道:
“嬴老弟,讓他們跟著你,做個隨軍參將便是。”
“再不濟,打發他們去任百戶、伍長。”
嬴淵還想再說什麼。
可王子騰根本不給他拒絕的機會,
“嬴老弟無需對他們有特意安排,視尋常將領便是,若有立功的時機,能給到他們便給,給不到也無妨,跟著你去關外長長見識,也是賺的。”
“就當老哥我欠你個人情,待將來我若領兵出征,嬴老弟想要培養誰,儘管言語一聲。”
其實不止王子騰,如今就連許多武勳、五軍都督還有兵部尚書,都來尋過嬴淵。
希望,可以派一兩名將領跟著嬴淵長長見識。
為何呢?
原因很簡單,大周自開國以來,沒有武將跨過陰山,對關外的情勢,都不太瞭解,尤其還是瓦剌這個陌生的對手。
如果嬴淵勝了,那麼追隨他參與此役的那些個武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歲月裡,都將得到朝廷重用。
畢竟,任一個將領天賦再高,再會用兵,沒有經驗,也只能從基層做起。
可若追隨嬴淵,僥倖獲得一些戰功,那今後,便是國家重點培養的將領了。
因為只有他們這些人,有跨過陰山,用騎兵與草原正面交鋒的經驗。
所以,王子騰他們,才迫不及待的,要將麾下一些將領,安排在嬴淵的營中。
嬴淵可以不用,可這樣一來,得罪的人就太多。
他們會說嬴淵不講情面。
待將來嬴淵有事,會有幾人,站出來,向嬴淵說話呢?
打仗,有時,打的也是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