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65章 遊列國,天下悲慟

“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不是君子的行為,應該用他的禮數來判斷。施捨的時候,會從重付出;做事的時候,會中庸而行之;死的時候,會對自己薄葬。”

魯哀公十二年,白國二百八十七年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及整理文獻工作。這一年冬天,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

魯哀公十三年,白國二百八十七年

孔子七十歲,稱自己這個時候即使隨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規矩。

這一年,孔子最愛的弟子顏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傷哭道:“噫!天喪予!天喪予!

這時,仲由前往衛國出仕,白師也返回白國繼位世子,端木賜常年出使國外,孔子不禁感慨到昔日曾跟隨自己從陳國到蔡國去的學生,此時卻都不在身邊受教了。

魯哀公十五年,白國二百八十九年

孔子的弟子仲由死於衛國內亂,在戰鬥中突然有人將仲由的帽繩斬斷,仲由想起孔子說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

又看自己今日是必死了,於是仲由立馬大喝停手說:

“君子死而冠不免。”

然後在敵軍的注視下重新戴好帽冠,再次開始了戰鬥,但最終還是被殺死了,而且還被剁成了肉醬。

孔子聽說後悲痛欲絕說:“噫,天誅予!”

經過一系列的打擊,孔子已經知道自己就要大限將至了。

魯哀公十六年,白國二百九十年

端木賜出使回來,來見孔子,孔子正好柱杖依於門前,兩人遙遙相望。孔子責問端木賜道:“賜啊,你怎麼來得這麼晚啊?”

然後又嘆息的唱道:“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孔子流著眼淚說:“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但是除了困於太行山的白國依然沒有人肯採納自己的主張。這樣看來自己的主張是不可能實現了。

我聽說夏朝的人死時會夢到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會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會在兩個楹柱之間。

而昨天黃昏之時,我夢見了自己坐在兩楹之間,在被其他人祭奠,看來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國曲阜城北泗水岸邊。

孔子卒後,來祭祀的弟子多不勝數,曲阜大街為之一堵,各地的孔門弟子都蜂擁而來。

每天都能在孔子的靈柩前聽到哭喊聲。

孔子下葬,封墓後,依然有弟子絡繹不絕的前來祭拜。

一天,一輛馬車咕嚕嚕的來到墓前,端木賜像往常一樣前去迎接,看到下車的身穿麻衣的老中少三人,端木賜立馬知道是誰來了。

“白庭師兄!白師師弟!”

白庭三人回禮,三人隨著端木賜在夫子墓前祭拜完後,眾人前往守墓營地交談。守墓營地就如同一個小村莊,裡面有許多孔門弟子穿著麻衣為孔子守墓。

在經過不斷的行禮後,眾人終於到了端木賜的帳篷。

滿頭銀髮的白庭說:“師弟,國中現在沒有人,因此我只能在此守墓三天,三天後我就要回去了。但是白師會在這裡帶著其子白義守墓三年,三年之後也必須回國接替我。

不過之後會讓白義繼續代替我們父子守墓,直至六年期滿”

端木賜表示理解,白庭又說:“這次來還有一件事是請求你收下白義這個弟子,在我們回白國的時候,希望你能替我們教導他。”

端木賜看著這個十五歲的小子,很是喜歡,於是很高興的就收下了。之後幾人聊了一會兒,就前去空地建接下來幾年要住的房屋了。

宋景公四十一年,白國二百九十三年

一個庶民家庭,一個孩子出生了,他的哭啼之聲響徹天地,引得黑雲翻滾,狂風大作,但黑雲其中隱隱約約彷彿蘊含著一抹金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