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鞅聽後,長嘆一口氣說道:“國君請回吧!”
秦孝公錯愕道:“為何?”
衛鞅說:“國君只是想要恢復先祖的霸業,如此志向還需要我出手嗎?就憑這棟閣樓裡的諸位賢才就可以辦到,我想我的志向是無法實現了!”
秦孝公不解道:“先生的志向是什麼?”
衛鞅嚮往道:“天下!”
秦孝公說:“天下?我的志向不就是稱霸天下嗎?”
衛鞅搖了搖頭說:“不是稱霸天下,而是制霸天下,讓天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將天下的所有權利歸於己身。”
秦孝公張大嘴說:“如同周天子?”
衛鞅說:“不,比周天子還要有權勢,就如同周厲王說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秦孝公憧憬著衛鞅給他描繪的藍圖,不禁說道:“我秦國可能嗎?”
衛鞅自信的說:“國君只要用我的方法,一定可行!”
秦孝公看著眼前這個自信的,充滿無限活力的男人,頓時覺得他說的一定能實現,於是起身行禮道:“還望先生助我秦國制霸天下,我願意無條件支援先生的變法。”
衛鞅也起身行禮道:“國君如此看重於我,我豈敢不效死力?”
隨後衛鞅將自己的舉措告訴了秦孝公,衛鞅提出要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
同時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也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再改變軍功制度,使得戰士們希望打仗,不怕戰死。
秦孝公聽後很是贊同,於是當場任命衛鞅為左庶長,主持秦國變法一事。衛鞅受命,於是連夜編撰自己將要推行的法條和措施。等到基本編撰完畢,向秦孝公說,可以召開朝會了。
秦國朝堂之上,秦孝公將自己任命衛鞅為左庶長,主持變法一事宣告了下去。起初眾人沒有什麼反應,但當聽到衛鞅要抑制商業發展,限制貴族特權,鼓勵宗室子弟參軍立功,設立軍功制時,都坐不住了,紛紛說不同意。
其中大臣甘龍、杜摯等人認為衛鞅的變法太過於極端,對秦國不利,於是同衛鞅爭論。
起初秦孝公聽到衛鞅說的嚴苛的律法時,也不禁詢問衛鞅,律法是否過於嚴苛,衛鞅說只有嚴苛的律法才能使得國君集所有權利於一身,才能將秦國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才能將秦國的所有潛力挖掘出來,才能和富裕的六國對抗,才能實現制霸天下的理想。為了秦國的霸業,秦孝公妥協了。
衛鞅的措施有,仿照白國實行戶籍制度,又加上了連坐制,即按照編制,將全國百姓登記並編入戶籍,責令互相監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發“奸人”的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在軍隊實行二十等爵制。今後將透過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從有軍功爵的人中選用。二十級爵:一級曰公士,二級曰上造···第十九級曰關內侯,二十級曰徹侯。下令“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爭,各以輕重被刑”。規定爵位依軍功授予,宗室非有軍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
同時規定“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即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建立軍功。
還有的則是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鑑於秦國各地的度量混亂統一秦國各地的度量衡。
為了更好的管理秦國的領土,衛鞅決定學習六國的郡縣制,將秦國劃分郡縣,由於現在秦國人少地少,於是只是推行縣制,等到以後設立郡制。於是衛鞅下令“集小都鄉邑聚為縣”全國設立三十一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同時為了統一全國的思想,下令“燔詩書而明法令”。即放棄儒家的以仁治國的思想,採用法家思想,以嚴刑峻法管治國家,有功者重賞,有過者則重罰。
儘管許多大臣反對衛鞅的一些舉措,但是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這些舉措還是強行在全國鋪開,衛鞅召集了很多擅長律法計程車子,將他們派往全國各地執行變法的舉措。
至此,秦國這輛鋼鐵戰車,在衛鞅的鑄造下,漸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