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84章 列國紛爭,魏國亡

韓懿侯、趙成侯和白公合兵伐魏,魏國正值大亂,魏軍大敗,魏敗趙於馬陵,敗韓於曲沃,敗白於野王。

魏國丟失大片土地,不過好在國內很快達成了共識,起兵抵抗,終於是抵抗住了,但是仍然丟失了大片土地。

白國拿到了曲陽以東,黃河以北的全部土地,設立西郡,增加了四十萬人口,白國人口來到三百萬。

白榮將孫臏任命為西河守將,負責管理西郡和東郡的兵馬,以此來防禦西邊的韓國和魏國。

西郡駐守兵力五萬,加上東郡的十萬,孫臏手下有了十五萬。是白國國內最有權勢的將領。

而孫氏也繼黑氏,成為白國大氏,白國除了白氏以外,有了蘇、原、全、黑、孫五大氏族。其中只有孫氏是外來氏族。

而孫臏也被白榮牢牢地綁在了白國這輛戰車上了。

同年,齊桓公逝世,其子,田因齊繼位。中山國修築長城以此防禦趙國。

同年,燕國、趙國、魯國趁著齊國料理喪事,前來攻打齊國。

聯軍一直打到齊國的靈丘。

很快,齊公整頓好國內政事,發兵攻打聯軍,聯軍敗退,不過燕國收回了桑丘之地。

齊公苦於沒有人才,於是向全國發布求賢令。這天鄒忌憑藉擅長彈琴得以進見齊公,齊公很高興,讓他在宮裡的右室居住。

不久,齊公彈琴時,鄒忌一下推開門走進來說:“琴彈得真不錯!”

齊公十分不高興,推開琴按著寶劍說:“先生只看到了表面動作,並未認真品味,如何知道彈得不錯呢?”

鄒忌說:“大弦發出的聲調渾厚而溫和,這就像國君;小弦發出的聲音明晰且清脆,這就像國相;

攫弦很深,又舒緩地放開,就像政令;鈞弦所發的聲音和諧清亮,大小絃聲完美配合,曲折婉轉卻不會相互干擾,就像四時:我就是憑藉這些知道君上彈得好的。”

齊公說:“你倒是很擅長談論琴樂嘛!”

鄒忌說:“不僅僅是談論琴樂,治理國家和安撫百姓也都在這裡面啊”

齊公認為鄒忌在說大話,於是十分不高興地說:“倘若談論五音的調理,我相信沒有能及得上先生的人。但要是說治理國家和安撫百姓,又怎麼可能在音樂中呢?”

鄒忌說:“就像我剛才說的一樣,大弦像國君,小弦像國相,攫弦像政令,鈞弦像四時。

這四根琴絃的象徵迴圈往復卻並不混亂的原因,在於國家政治的昌明;節奏連貫而流暢,使危房的局面得以穩定。

所以說琴音和諧順暢就會使國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國與安撫百姓,沒有一條不像琴樂的。”

齊公聽完很高興,認為鄒忌就是自己想要的大賢,於是授予鄒忌齊國的相印,讓他輔助自己治理齊國。

白國四百零三年

齊國經過齊公和鄒忌的治理,國力很快的提升了,於是齊公發兵收復了失地,還奪回了桑丘之地。一時間,齊國風頭無兩。

齊國的強大很快引起周圍國家的警惕,燕國、趙國、白國、魯國聯合起來,抵抗齊國。

同年,韓國和魏國將西周國和東周國的土地瓜分,只給他們留了一座城池,用作祭祀周王。

齊國攻打白國的邯鄲,在燕國和趙國的支援下,齊國撤兵。

白國四百零八年

秦軍和魏軍在少梁交戰,俘獲魏國的將領公孫痤。魏國失去河西之地,在此之前,魏將吳起因為魏國內亂和魏侯猜忌,逃往楚國,幫助楚國練兵。

魏國實力大損,淪落為三流國家,如果不是趙國和韓國幫忙,魏國已經被秦國攻滅。

白國四百零九年

趙國將中山國滅國。白國沒有反應,因為他們需要趙國和他們一起抵抗齊國。

秦獻公去世,孝公繼位。

這時,黃河和崤山以東的強國有六個,秦國和齊國、楚國、白國、燕國、韓國、趙國並稱七雄。在淮水和泗水之間還有小國十幾個。

秦國和魏國、趙國、韓國、楚國相接;韓國和魏國、秦國、楚國、白國相接;楚國和白國、韓國、秦國、巴國、越國、宋國相接。

白國和楚國、宋國、齊國、趙國、韓國相接。燕國和東胡、樓煩、趙國、齊國相接。

趙國和燕國、樓煩、林胡、秦國、魏國、白國、齊國相接。齊國和燕國、趙國、白國、宋國、魯國、越國相接。

這就是當下的天下大勢。

秦孝公繼位後,為了強大國家,施行恩惠,賑濟孤寡,招募士兵,嚴明獎賞。同時學齊公頒佈了招賢令,說:

“當年我的祖先繆公在岐山和雍州之間,修持文德,建立武功,在東方平定晉國的內亂,以黃河為國界,在西方稱霸戎狄地區,擴充套件疆土一千里,周天子任命他為方伯,諸侯都來慶賀,他為後世開創的基業,是光輝美好的。

可是後來的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在位時政治不安寧,國家內部存在憂患,沒有時間顧及外部的事務,趙、魏、韓三國攻取了我先君的河西疆土,諸侯鄙視秦國,沒有比這更大的恥辱了。

獻公即位以後,鎮守安撫邊境,遷都到櫟陽,並且想要向東征伐,收復穆公時的土地,重修穆公時的政令。

每當我想到先君的遺願,總是感到心痛。賓客和群臣中,如果有人能夠進獻妙計使秦國強大,我就提升他的官職,分封給他土地。”

同年,孝公向西斬殺了西戎的獂王。

白國四百一十二年

趙國和韓國將魏國瓜分,魏國滅亡。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