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最初是唐地,是唐叔虞的封地,唐叔虞則是周武王的三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武王駕崩後,周成王繼位,唐爆發了內亂,周公派兵滅掉唐國,隨後周成王將唐封給唐叔虞,唐地位於黃河、汾水的東邊,方圓百里,因此叔虞又被稱為唐叔虞。
唐叔虞死後兒子燮繼位,是為晉侯。晉侯的兒子寧族,就是武侯。武侯的兒子服人,就是成侯。成侯的兒子福,就是厲侯。厲侯的兒子宜臼,就是靖侯。
靖侯去世,其子厘侯司徒繼位。厘侯去世,其子獻侯籍繼位。獻侯去世,其子穆侯費王繼位。穆侯討伐條戎。姜氏為其生下了太子仇。姜氏又為其生了一個小兒子,名為成師。
有大臣認為穆侯為兩個兒子的命名不妥,於是勸諫說:
“君上,您為兒子取的名字可真是奇怪啊!太子叫仇,仇有仇敵的含義。而小兒子叫成師,成師卻是個顯赫的名字,能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含義。
名字,是自己取的;而事物發展,卻自有規律。如今嫡長子與庶子的名字卻正相悖逆,以後晉國豈能不出現禍亂啊?”可是穆侯沒有聽從。
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
穆侯薨逝,繼位的卻是他的弟弟殤叔,殤叔自立為國君,而太子仇卻被迫出逃他國。
周幽王一年
太子仇率領自己的黨徒攻打殤叔而自立,便是文侯。
白國二十五年
文侯仇去世,其子昭侯伯繼位。昭侯繼位後,將文侯的弟弟成師封在曲沃,稱為桓叔。但是曲沃城比翼城的規模還大,而翼城,則是晉的國都。
桓叔當時已五十八歲了,他喜好施恩於人,因此晉國的百姓都願意歸順於他。這時坊間傳言:
“晉國的禍亂也許就發生在曲沃了。枝葉大於軀幹且又深得晉國百姓的的忠心擁護,如此本末倒置,不發生禍亂還等什麼呢?”
白國三十二年
晉國的大臣潘父殺了國君昭侯而去迎接曲沃桓叔。桓叔想要進入晉國,但晉國人起兵攻打桓叔,桓叔被打敗,又退回曲沃。
打退桓叔後,晉人共同擁立昭侯的兒子平為晉侯,便是晉孝侯。晉孝侯繼位後,果斷的殺死了潘父。
孝侯八年,白國四十年
曲沃的桓叔成師去世了,他的兒子鱔繼承了桓叔的爵位,便是曲沃莊伯。
孝侯十五年,白國四十七年
曲沃莊伯進攻翼城,最後攻入翼城,殺了晉國國君晉孝侯平。晉國人聽說後,立刻起兵攻打曲沃莊伯,莊伯又被打回到了曲沃。隨後晉國人擁立晉孝侯的兒子郄為國君,便是鄂侯。
鄂侯六年,白國五十三年
鄂侯薨逝。曲沃莊伯聽說鄂侯死了,於是立馬起兵討伐晉國的國都翼城。
周平王聽說此事後,讓虢公率兵討伐曲沃莊伯,最後莊伯又逃回曲沃固守。晉國人共同擁立晉鄂侯的兒子光為國君,就是晉哀侯。
哀侯二年,白國五十五年
曲沃莊伯去世,其子稱繼承了莊伯的爵位,便是曲沃武公。
哀侯八年,白國六十一年
晉國侵犯陘廷。陘廷人與曲沃武公共同謀劃,
哀侯九年,白國六十二年
陘廷軍和曲沃軍在汾水河畔共同攻打晉國的軍隊,晉軍大敗,聯軍還俘虜了晉哀侯光。晉國人見國君被俘,於是又擁立哀侯的兒子小子為國君,就是小子侯。
同年,曲沃武公派韓萬殺了所俘虜的晉哀侯。曲沃越來越強大,而晉國公室對此卻毫無辦法。
小子侯四年,白國六十六年
曲沃武公用誘騙的手段召來小子侯並把他殺了。周桓王派遣虢公率兵討伐曲沃武公,武公又被打敗逃回到曲沃,晉國人於是擁立晉哀侯的弟弟緡為晉侯。
晉侯緡二十八年,白國九十四年(公元前677年)
曲沃武公攻打晉侯緡,成功攻進翼城,殺掉了晉侯緡,隨後曲沃武公把他的全部珠寶玉器都獻給了周厘王。周厘王因此讓曲沃武公當了晉國的國君,讓他位列諸侯,於是曲沃武公吞佔了晉國的全部土地。
曲沃武公已經即位三十七年了,終於將稱號改為晉武公。得到周天子的承認後,晉武公將都城從曲沃遷到了翼城。武公稱,是先君晉穆侯的曾孫,曲沃桓叔的孫子。
齊厘公三十三年,白國七十三年
齊厘公去世,世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