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帶失敗逃到了齊國,齊桓公見此派管仲調解戎人和周王室的矛盾,派隰朋調解戎人和晉國的矛盾。
秦公十三年,晉公四年,白國一百二十四年
晉國大飢,向列國乞求購買糧食。
白國因為體量太小,無能為力,只能輸送一些錢幣。齊國出了許多糧食,但由於路途遠,路上消耗甚多。其他國家有或多或少的出了點糧食,但都是杯水車薪,這時只有看近鄰秦國了。
秦公向百里傒詢問意見,百里奚說:“饑荒是天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每個國家都有可能發生,我秦國也是有可能的,而且救助災民、賑濟鄰邦,是國家的道義。君上若想東出中原,只能給他們。”
這時對著晉國有深仇大恨的邳豹則說:“應該趁此機會討伐晉國,晉國是大國,全盛時期是很難打的,而現在的晉國是十分虛弱的,如果出兵一定能拿下晉國。”
秦公發話了:“晉國的國君的確有罪,可是晉國的國人百姓又有什麼罪呢!如果我們趁著這次天災去攻打晉國,那麼我想秦國在列國中一定會臭不可聞,而且如果秦國將來也發生了天災,我們又能夠求助誰呢?”
秦公最終將糧食賣給了晉國,糧食從秦國的雍城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晉國的絳城,像是一條生命的輸血線,救活了無數的晉國百姓。
第二年,這次是秦國爆發了饑荒,只能向晉國請求購買糧食。
晉惠公召集大臣商量,大夫慶鄭說:“君上是憑藉秦國的力量才得以被立為國君的,可是您即位後卻違背了給秦國河西土地的誓約。
去年晉國鬧饑荒的時候,秦國賣給我們糧食,藉此而活的晉國百姓多不勝數。畜生尚且知道報恩,更何況人呢?如今秦國爆發了饑荒,請求我們賣糧食給他們,我們當然要賣給他們了,我實在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商議的必要?”
而虢射則說:“都說世間萬物都是上天決定好了的,去年上天把晉國賞賜給了秦國,可是秦國卻不知道乘機攻取我們,反而賣糧食給我們,以至於錯失良機。
如今上天又把秦國賞賜給了晉國,晉國難道能夠忤逆上天之意嗎?如果不取,我們一定會受到上天的懲罰的,所以我以為我們應該攻打秦國。”
慶鄭聽了虢射的言論,大聲道:“謬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以德報德,反以怨報德,此不為小人乎?君上,我請求斬了這個小人,有他在,晉國一定會大亂的啊!”
“好了!我深知各位都是國之干城,只是意見不同,沒必要打打殺殺的,慶鄭大夫之言是中正之語,但是,雖然虢射大夫的話有些神神叨叨,但是,不失為良言啊!”
最終貪婪的晉惠公還是採用了虢射的計謀,沒有把糧食賣給秦國,反而舉兵討伐秦國。
“小人!此等舉措,真蠻夷之國也!”秦公聽聞晉國不但不借糧食,反而起兵攻打秦國,不由得破口大罵。
但事已至此,只好反擊了,在秦軍同仇敵愾的防守下,以及晉軍對於救命恩人的羞愧之下,最終打退了晉軍的侵略。
秦公十五年,晉公六年,白國一百二十六年
心中實在氣不過的秦公,向天下發文,共同討伐晉國這個不義之國。晉國周圍的國家紛紛響應,包括白國。隨後以丕豹為將,出兵討晉。
但是晉國畢竟是大國,除了白國和秦國,其他國家都是無功而返。白國憑藉過人的軍略以及白軍優秀的訓練攻下了晉國二三個城邑,但由於軍隊數量較少,只能停下守好奪取的勝利果實,看秦國在晉地上馳騁。
因為晉國人對秦國懷有的愧疚之感,所以大多晉國軍隊抵抗不是很激烈。這使得秦軍戰線一路推進,很快就推進到了韓原。
此時慌亂的晉公連忙招來慶鄭問策,慶鄭說:
“當初秦國護送國君您回國即位,您即位後卻違背了給秦國土地的諾言;晉國爆發了饑荒,秦國源源不斷地運糧食給我們,可是秦國鬧饑荒時,晉國沒有給予秦國援助,反而想借機攻取秦國;如今深秦軍入晉國國境不也應該的嗎?”
沒辦法,晉公只好透過占卜來選駕戰車以及擔當護衛的人,占卜的結果都是以慶鄭為吉利。
晉公說:“慶鄭有些無禮。”於是就改令步陽駕戰車,家僕徒擔當車右。
很快秦晉兩軍在韓原交戰。
戰鬥中,晉公的馬陷入了泥潭當中,無法行走,眼看秦軍馬上就要衝過來了,晉公十分窘迫,召來慶鄭想讓他幫忙駕車。
慶鄭說:“君上,您不按占卜的結果去做,失敗不也應該嗎?”說完慶鄭便離開了。
沒辦法晉公只好改命梁繇靡為他駕車,虢射擔當車右,迎擊秦繆公。但很快,就被秦軍俘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