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兩個小時後,季清帶著兩個武士,騎著戰馬向著豐邑而去。
王五年十一月十日
一個來自豐邑的信使走進了姬旦的軍帳。
姬旦看著手中的稻禾,仔細的閱讀了布帛,便明白了一切。
姬虞在田裡發現一株稻禾,異母同穗的,就將它獻給周王姬誦,周王命令姬虞將其送給正遠征東土的姬旦,還寫了一篇《饋禾》。
姬虞是誰呢?姬虞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現任周王姬誦的同母弟弟;母親王后邑姜,是齊國君主齊公呂尚(即姜子牙)的女兒。
姬旦讀著《饋禾》,既感動又欣慰,隨後為了讚揚天子之命,寫了《嘉禾》,交給姬虞,讓他帶給周王。
王六年五月十七日
周軍已經推進到江南一帶,到這裡的時候,周軍原來的五萬餘人已經只剩下四萬九千餘人,而且將士們都很疲憊,不斷有將士唱著家鄉的歌謠。姬旦明白,這已經是這次東征的極限了,於是命令班師回朝。
因為是班師回朝,所以速度十分之快,只四個月便已經到達了豐邑。
王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大軍班師回朝,周王出城迎接大軍,在不斷的推讓中,姬旦和周王一起乘車返回王宮。
王六年十月一日
姬旦代替周王犒賞大軍和功臣。
姬封因為參與平定叛亂有大功,因功封於殷商故都朝歌,建立衛國,可稱衛侯。
羆因為斬殺管叔和武庚,俘獲蔡叔之功,在東征中攻城拔寨之功,被升爵卿大夫,封於白地(位於今河南省輝縣的太行山南關山附近)。
並讓羆任職於衛國,成為衛國的軍將,擔任衛國立國後的上將軍,輔助衛君康叔封管理殷商遺民,同時防衛北方的狄人,其中主要的就是赤狄部落之一的徐無戎。
然後姬旦調整了周王朝的軍事國防,在都城豐邑除了三千虎賁氏之外,設有六師,稱為周八師,此為周王直屬軍隊。另外,在殷商舊地,以殷商遺民為士兵,周人為將帥設立八師,稱為殷八師,以用來鎮壓叛亂。
確立嚴謹的軍隊制度,各個諸侯國必須遵照此執行。
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百夫長皆上士;二十有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
每師有五旅,兵車25乘,兵士2500人;旅有五卒,兵車5乘,兵士500人;卒有四兩,兵車乘,兵士100人;兩有五伍,兵士25人;伍,兵士5人。
大國(公侯)三師,次國(伯)二師,小國(子男)一師。
隨後,姬旦正式推出了《周禮》,要求每個諸侯國人手一冊,必須嚴格按照周禮執行,若是被中央發現有違反周禮之舉,輕者降爵,重者除國。
王六年十月九日
為了提高周王的神聖性,姬旦要求天下所有的諸侯,在王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來到豐邑觀看周王的祭天大典,周王以後將稱之為周天子。若是有規定時間沒到的諸侯,除國!
為了保證祭天大禮的順利進行,羆和姬封也沒有離開豐邑,只好先遣手下前往封地作前期準備,等到祭天大典過後,再去就封。
因為姬封受封衛國,但他的年紀尚輕,只有二十餘歲,姬旦怕他擔當不起治理殷商遺民的重任,於是特地召叢集臣為他舉行盛大的授土授民儀式。並將精心製作的《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姬封治理國家的法則。
在此之間姬旦多次找到姬封,反覆告誡他到朝歌后,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一定要勤於政務,必要時尋求殷商故地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詢問殷商興亡的道理,然後再施之於政務。
除此之外還告誡姬封,商紂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導致聽信婦人之言的過失,所以殷商的亂亡就從此開始,讓姬封務必戒酒忌色。
-----------------
白氏起於毫末,歷經武王伐紂、東海之戰、三監之亂、東征之戰等,每每於戰陣奮勇殺敵,故有今日之白氏也。
——《白氏春秋》
白襄子生於武子征戰時,武子曰:止戈為武,故曰武。
——《白氏春秋》
白帝得民心,每於戰陣必有所獲,故周時封於白,此不天授邪?,由此可證白氏乃神子也。
——《白帝經》
【家主】
姓:姒
氏:白
名:羆
資質:優(偏武)
武:武藝超群,略善軍略,體質壯碩
文:精通文墨,不善治政,心理強大
【史藏】
【文】《牧誓》《周禮》《康誥》《酒誥》《梓材》《饋禾》《嘉禾》《商書》
【武】《弓決》《戰劍決》《鍛身》《戈決》《軍法書》《陣法書》
【史】《姒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