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12章 成王崩,三伐東夷

王二十二年(公元前1036年),周天子重病不起,崩,享年三十五歲,群臣議諡號“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剋終曰成;制義克服曰成。

成王子姬釗立。

成王崩,天下譁然,邊境又是動盪不安。東夷聽說成王、周公旦都不在了,於是果斷起兵叛亂,不斷攻打姬姓諸侯國的城池。

不僅如此北狄、西戎都有所動作,蠢蠢欲動。

王二年(公元前1034年)

周天子姬釗召集召公奭、畢公高商議東夷叛亂的事。召公奭和畢公高是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釗無法勝任,於是命令他們率領諸侯一起輔佐太子治理國家。

成王去世以後,召公奭、畢公率領諸侯,帶著太子釗前去謁見先王的宗廟,並不斷告訴他文王、武王創立基業的不易,讓他務求節儉,不能有太多的慾望,要憑藉篤厚誠實來治理天下,作《顧命》。

天子說:“自寡人繼位以來,您二位不斷告訴我文王、武王創立基業的不易,讓寡人務求節儉,不能有太多的慾望,要憑藉篤厚誠實來治理天下,因此寡人夙興夜寐,絲毫不敢懈怠。

可是如今西方的鬼方和北方的狄人都蠢蠢欲動,東方的夷人甚至已經公然攻打寡人的諸侯國,父王在世時常常教導寡人遇事多聽賢才之人的建議,如今您二位就是周王朝的賢才啊。

那麼如今這種情況,是因為寡人的德行不夠嗎?還是寡人有做錯的地方呢,寡人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想要向你們請教,寡人該如何做呢?”

召公奭作揖回答道:

“大王,您是個賢達的君主,因為您能聽進去不好聽的卻正確話,能摒棄好聽的卻不正確的話,如今到了這個境地並不是大王您的過錯啊。您的仁德已經比其他大多數的帝王深厚了。

至於現在的情況,完全是戎狄見到先王和周公已逝,認為周王朝有機可乘,想要在我們身上咬下一塊肉來的結果。戎狄大多是懷威而不懷德的人,因此您的仁德對他們是沒有作用的。

只有劍戈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歸宿。”

周天子虛心的向著召公奭請教:

“那麼現在,寡人該如何做呢?”

召公奭回道:

“東夷叛亂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您只需要遣一大將,率領駐守在衛國的殷八師就可以平定,至於北狄,因為有太行山所阻隔,因此只需扼守關隘,就可以將他們擋在外面。

而鬼方,則需要大王親帥西六師和洛八師,再召集各西方的諸侯國就可以平定了。”

周天子又問道:“現在有哪些有能力的將領呢?”

召公奭回道:“衛國有一將領叫姒羆,他的軍事才能是經過武王、周公、成王的認可的,但是他現在是衛伯的封臣,而衛伯又是殷八師的代管者,因此您只需要認命衛伯為東征主將,就能得到這員大將的支援,我想這樣東夷就能輕易地平定了。

至於西方,現在太公望還在世,但是我聽說他的身體有所抱恙,我想他是不能作為將帥的了,但是太公望之子呂伋,聽說頗有軍事才能,加上他是太公望之子,想必他也是繼承了太公望的一些才能的吧。

因此大王可以將呂伋召喚至身邊為您出謀劃策,必要時可以讓他獨當一面。如此安排,我想應該就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了吧。”

周天子聽到召公奭的話很是高興,於是將召公奭的建議全部採納了。

第二天朝堂之上,周天子決定東征東夷,並且在第二年親征西伐鬼方。

周天子命令衛伯衛髦率領殷八師作為東征主將,命令衛國卿大夫姒羆作為副將,要求兩人將東夷平定。

明年,周天子將親帥三千虎賁氏、洛八師、西六師,出征鬼方。又命令齊公呂尚之子呂伋擔任西六師主將。在周天子外出期間,由召公奭、畢公高以及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共同梳理朝政。

王二年秋,朝歌牧野,殷八師在此集結,準備出征。衛伯衛髦作誓師,姒羆陪同,此時姒羆已經五十歲高齡了。

衛髦說道:

“將士們,二十年前,周公在這裡和殷商叛軍交戰,最後周軍大勝,至那場大戰已經過去了二十年,這二十年經過了成王和康叔的治理,殷商舊地沒有發起過一例叛亂,這代表著,這裡已經成為了周王朝的土地。

現在東夷人隨意地攻打東邊諸侯國的土地,今天攻破一國,明天攻破一國,那麼很快就會攻到這裡來了,你們已經安居樂業了二十年,現在有人要打破這個局面,要把戰火帶給我們,我認為這是不能接受的。

那麼如何防止這種慘事呢,主動出擊,在東夷人的土地上戰鬥,打的他們不敢再侵犯我們周人的土地,讓他們聽見周人就要逃跑。

將士們,功勳只在戈上取,封疆賞爵的機會就在眼前,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呢,攻破東夷,!保護鄉土!”

臺下將士用力將戈敦著地:“威!威!威!”

大軍開拔。

羆見到衛伯來到自己面前馬上行禮道:“見過君上!”

衛伯回禮道:“姒大夫不必多禮,您是衛國的長者,您不僅跟隨過武王伐夷,還跟隨過周公,同樣是伐夷,這是您第三次伐夷了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