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跟我衝,我的眼裡有地圖

第98章 緬甸戰敗之因

畢竟,隨著杜聿明的重獲重用,林羽和他的一營在一眾的大佬眼中也是已經失去了作用,自然也就不再會有什麼人前來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林羽顯然是早有準備。

事實上,從戰報送到羅參謀長手中的那一刻起,林羽就知道,他所能做的,就只剩下了等待。

而這等待的時間,林羽也沒有閒著。

因為兵力沒有得到補充,林羽也沒法大規模地練兵。

常規的訓練又有李挺和廖生兩個人在抓,於是,林羽也是徹底地閒了下來。

可偏偏,林羽又是個閒不下來的主。

當即,林羽也是學起了歷史上的廖耀湘,開始將注意力放到了案頭的工作上。

是的,林羽準備寫一份軍事論述——關於緬甸之戰失敗原因分析的軍事論述。

前世的時候,林羽就驚訝地發現,國軍方面對第一次遠征的巨大失敗的探討,只能用一個簡略來形容。

似乎國軍的所有人都只是希望遠征均失敗的陰影儘快離去,竟然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去認真地思考這次遠征失敗的根本原因。

什麼?軍政部有關於此番遠征失敗的結論?

連史迪威和英聯軍的半個字都沒有的結論,能有幾分真實,又有幾分意義?

沒錯,林羽根據自己兩世的記憶,林羽分析此番遠征失敗的最大原因,並非是戰術不及,也不是武器不足,更不是國軍將士們不用命,而是國軍錯誤地依靠了一個不靠譜的盟友。

很顯然,讓但凡國軍能夠早些清醒過來,全面接管緬甸戰場,這場戰役的結果也絕不至於如此悲愴。

這些話,身為國軍的高層,要麼是沒有意識到,要麼意識到了卻也不好說。

正好,林羽作為一個小小的副團長,可不需要顧忌那麼多。

當然了,林羽做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因為簡單的“查缺補漏”,也不僅僅是發洩自己對英國佬的憤怒而已。

更重要的,是林羽由此得出的一個結論:再戰緬甸,務必“獨立自主”。

沒錯,林羽這番折騰分析的目的,是在為了日後進入緬甸之後的戰鬥做準備。

要知道,歷史上,反攻緬甸的作戰,在以史迪威為首的美國佬的主持之下,國軍毫無意外地又吃虧了。

簡單點來說,就是國軍啃骨頭,英軍吃肉——國軍在滇西和緬北區域把小鬼子的精銳有生力量消滅得七七八八後,卻是讓英軍繼續向南推進,解放了包括英帕爾、曼德勒等緬甸的大城市。

單單是一個松山戰役,國軍便倒下了數千的精銳。

而英國佬在緬甸南部,幾乎就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這麼說吧,印度軍有多拉胯,相信懂的都懂。可就是這樣拉胯的印度軍,居然能在緬甸南部橫著走,你就知道這裡頭有多水。

國軍啃骨頭也就算了,英國佬和美國佬還把這樣的不公平合作,說成是互惠互利的戰略合作!

這林羽怎麼能夠允許呢!

藉著這個機會,林羽就是要撕破英國佬偽善而愚蠢的面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