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跟我衝,我的眼裡有地圖

第95章 權掌昆明城

而這也正是常凱申想要的效果。

“我可不要死的諸葛,我要的是活的徐達,明白嗎!”常凱申當即也是笑著說道。

“是,校長。學生一定做黨國驅逐韃虜的活徐達!”杜聿明當即也是再度說道。

聽著杜聿明的話語,常凱申也是再度露出了一個滿意的微笑。

“另外,這個叫做林羽的副團長,你知道嗎?”安排完了大事,常凱申隨即也是拿起了一旁林羽的檔案。

“是的。”杜聿明當即也是答道:“是學生的小學弟。”

要不怎麼說杜聿明能得老頭子的喜歡呢!

你看人家抓主要矛盾的能力:一不說林羽在野人山的表現,二不提林羽解救密電部的功勞,單就說林羽的身份——黃埔畢業生。

這簡直就是專門往老頭子最癢癢的地方撓啊!

這倒不僅僅是為了拍老頭的馬屁,事實上,杜聿明之所以主動提及林羽黃埔生的身份,更多的,還是為了林羽著想。

無他,野人山的表現也好,解救密電部的功勞也罷,透過那份戰報,老頭子一定已經瞭解了,杜聿明再提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可林羽黃埔生的身份,老頭子可未必知道啊!

而是不是黃埔人,幾乎就決定了老頭子用不用,或者說重不重用這個人。

因此,在如此關鍵的時候,杜聿明主動提及林羽的身份自然是為了林羽的未來著想。

只是,杜聿明不知道的是,老頭子此刻也正拿著林羽的資料呢。

“不錯,是黃埔七期的!”常凱申當即也是笑著說道:“大家都說,黃埔軍人僅六期而已,這林羽的出現,就狠狠地打了這些人的臉。”

隨即,常凱申甚至是有些驕傲的說道:“我黃埔,後繼有人,我黃埔學子,無論哪一期的,都是國軍的典範,都是好樣的!”

這話,常凱申說的還真沒有毛病。

雖然黃埔六期之後,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教學的質量的確有些下降,但不變的,卻是黃埔生的那顆愛國之心。

在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中,無數的黃埔畢業生,都將熱血撒在了這片熱土之上。

有資料為證:截至1945年,黃埔軍校(含各地分校)總共招收約23期,即便算上各種戰鬥非戰鬥的兵種,總計也就大約23萬畢業生,

而根據國民政府1947年公佈的《抗戰忠烈錄》顯示:總計有19,729名黃埔畢業生被正式認定為陣亡(含犧牲後追認的烈士),若計入失蹤、重傷致殘及戰後未確認者,傷亡總數保守估計,也有2.5萬-3萬人。

而且,這還是最為保守的估計。

因為戰時部隊整編頻繁、資料大規模損毀等原因,還有大量的部分犧牲者未被及時登記或是被遺漏在歷史的塵埃中。

根據中共黨史研究室根據戰時部隊編制推算,黃埔畢業生實際陣亡的數量可能達3.5萬人。

綜上,黃埔生綜合陣亡率哪怕是按官方最低資料,也已達8.6%,若按最高估算則超過15%,而同期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生二戰陣亡率約3.5%(總畢業生1.2萬,陣亡約420人)。

因此,你可以說常凱申是物流大隊長,但黃埔的學子,黃埔的愛國精神,卻是最無需證明的東西。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