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跟我衝,我的眼裡有地圖

第105章 雛鷹已經長大

雖然在心中已經認可了林羽,但杜聿明卻並沒有立即就表達出來。

無他,此刻杜聿明的心思很快也是被手中的這冊《第一次遠征緬甸失敗之分析》給吸引住了。

沒辦法,光是這標題,就很對了杜聿明的胃口。

倒不是後面的什麼“分析”的字樣,而是這最開頭的“第一次”。

既然是第一次,那就一定有第二次!

而從緬甸歸來之後的杜聿明,幾乎沒有一刻不在想著再統大軍二徵緬甸。

毫無疑問,這“第一次”的話語,簡直是戳到了杜聿明的心坎裡去了。

微微擺了擺手示意林羽坐下,杜聿明隨即也是迫不及待地翻開了付燚的這份《分析》。

六月的昆明,早已經沒有緬甸那般的炎熱,但看著手中的《分析》,杜聿明的額頭還是不自覺地冒起了陣陣的汗珠。

無他,杜聿明的思緒已經跟著林羽的分析報告,一同飄回到了緬甸的時空。

“三月二十七日,英軍隊撤離普羅美,致使我同古之200師孤軍側翼暴露,無奈撤退,鏖戰十餘日至同古遂落入敵手。”

“四月十五日仁安羌解圍後,英緬軍第一師七千餘人未通報即西撤,致我新38師113團獨面日軍33師團合圍。”

“四月十八日,英俊以喬克柏當發現日軍為名,強行徵調200師西進,致使東線棠吉門戶大開,日軍第56師團長驅直入,直下臘戍。遠征軍隨即徹底陷入包圍之中。”

......

看著分析中所列出的英軍一條條罪行,杜聿明的眼前也是浮現起了英國佬們那無恥的面孔。

仁安羌,那個讓世界都看到中國軍隊的地方。

明明是國軍的將士們用生命為代價為那些英國佬們殺出了一條生路,而英軍中將斯利姆卻當著無數記者的面坦然說道:“這些可愛的中國朋友總以為我們在儲存實力,卻不知大英帝國紳士從不把後背交給黃種人......”

多麼可恨又可笑的話語啊,偏偏,他就那樣登在了英美的報紙之上。

曼德勒,那是杜聿明信心十足的一戰。

斯瓦阻擊戰中,新22師已經成功地拖延住了日軍三個師團的兵力,甚至是極大地消耗了他們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

第五軍、第六軍的部隊也已經全部到位,只登西側的英軍到位,便能對日軍形成包圍之勢。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這是多麼難得的戰機。

可那美國佬,史迪威卻是如同一個頑固的孩子一般,指著作戰地圖咆哮著,怪異的口音混著飛沫噴在杜聿明臉上:“杜將軍,你的迂迴方案會破壞整個東南亞戰區佈局!”

而與此同時,英軍的最高指揮官亞歷山大,卻是始終用象牙菸斗輕敲著桌面,就彷彿這一戰根本與他們英軍毫無關聯一般。

......

往事種種,不由得也是讓杜聿明的拳頭緊握。

終於將林羽的這份分析翻閱完畢,杜聿明也是不由得在心中感慨道:“非是英盟掣肘,我軍何至於此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