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師

第38章 孰優孰劣?

秦朝就是因為律法太嚴厲了,所以導致了百姓們沒有活路,最後就有百姓起義,這就是史上最有名的陳勝吳廣起義,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因為秦朝的律法實在是太嚴苛了,所以才會導致陳勝吳廣能一呼百應,最後,秦朝被滅了。

剛剛只是往大了說,往小了說,地方的任命都由中央,也就是朝廷做主,這會嚴重影響地方的辦事效率。

尤其是當朝廷官員無視地方管理,會造成地方打亂。

但是你說到底誰好,我只能說能說是郡縣制好。”

“為何?”扶蘇問道。

嬴政也好奇的問道:“先生,還請告知犬子,他一直說周禮最好,儒家最好,我聽的不厭其煩,但是又無法反駁他,希望先生能讓他受到深刻的教訓。”

秦安震驚的看著扶蘇,道:“我已經覺得村子的思想夠落後了,沒有想到你的思想更加落後。”

扶蘇的臉上出現了慍怒之色,道:“先生,你這話是何意?”

“哎。”秦安嘆口氣,“小蘇啊,你的格局太小了。我問你,一個國家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可是這跟分封制而言又有什麼關係?”扶蘇問道。

秦安嘆口氣道:“當然有關係了,郡縣制是一個國家,分封制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國家,但是那些被封之地就是國中國。

可能你認為就算是國中國那也是朝廷的,他們只是臣子而已,可是你不要忘了。

我也說過,當朝廷無力之時,那些封地之主就不會給朝廷面子,誰都想當天下之主。

這些都是後話,我問你一個國家重不重要,那是因為,當整個國家只有一個聲音能做主知識,他的土地,他的主權都是完整的。

朝廷可以隨時凝聚全國之力對抗外來侵略者。

如果你一定要分出個優劣來,或者說分封制比郡縣制還要好,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沒有一段時間,兩者是分不出好壞來的。

但是前車之鑑歷歷在目,難道小蘇認為前車之鑑還不夠嗎?

在北宋時期,有一個叫做王安石的官員曾經提出三不足的定論,分別為:天變不足為,祖宗不足法以及人言不足恤。

天變不足畏:意思是自然界的災異不必畏懼。

祖宗不足法:前人制定的法規制度若不適應當前的需要甚至阻礙社會進步,就要修改甚至廢除,不能盲目繼承效法。

人言不足恤:對流言蜚語無需顧慮。

你一心想要繼承周禮,恢復舊制,甚至想要分封天下,用周禮來管理天下,這是何等的可笑。”

扶蘇聞言,怒道:“我哪裡可笑了?”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人也在不斷的進步,可是你卻依舊用以前的想法管理天下,你說你可不可笑?”秦安說道。

“尤其是無為而治這個想法更加的可笑,更能說明你的愚蠢。你知道,你這麼做等於是分裂了國家,扼殺了民治,甚至搞的天下不寧。”

“不可能,你根本就是妖言惑眾,大周不是存在了上千年?”扶蘇大聲說道。

“現在大周朝呢?”秦安問道。

PS: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