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李世民的問詢,李凡點了點頭,隨後自通道:“是的,還請陛下給我些時日,我必當造出神器,助陛下掃清寰宇。”
經過這麼久的相處,李世民知道,李凡出品必是精品。
對其絲毫沒懷疑真實性,點了點頭,便吩咐道。
“此事稍後再議,來人宣吐蕃國使者。”
衣著華麗的吐蕃國使者緩緩而來,這使者面容和煦,一副老好人的模樣。
見到大臣立刻拱手作揖,見到皇帝陛下,立刻跪下道。
“在下多吉利,拜見皇帝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多吉利不知從哪知道的習俗,竟然主動參拜太子,這放在往日自然沒什麼,放在今日,卻顯得格外的諷刺。
不過太子不尷尬,皇帝不尷尬,那尷尬的便是別人。
吐蕃國面對大唐的羞辱,選擇了認慫,之所以認慫,還是因為內部出現了問題。
吐蕃帝國地處高原,其人口不超過千萬,這千萬人口依賴的並非是草原人那般的遊牧,靠的是農業。
當然,這也是得益於氣候才能夠在高原上罕見地出現,一個超級帝國,不過眼下這個超級帝國提前出現了問題。
最大的問題便是人口與糧食。
吐蕃國極為依賴奴隸,同時也極其依賴農業,可一場大災之後,再加上李世民的封鎖,導致了吐蕃糧食不足。
糧食不足便會帶來飢餓,飢餓也會帶來奴隸的叛亂。
說來也是奇怪,災難似乎平等地落到了每一個國家的頭上,唯一不同的是,大唐憑藉著強盛的國力熬了過來,而其他的國家卻沒熬過來。
吐蕃就屬於沒熬過來的,現在真可謂是內憂外患,如果此時真和大唐開戰,那恐怕還未正式開戰,吐蕃國便會從內部崩潰。
也正因如此,松贊干布才會忍下這一時屈辱。
其實不忍也沒關係,如今的大唐國富民強,精銳軍隊更是個個披甲。
像這樣的軍隊,是吐蕃高原永遠都培養不出來的。
根據吐蕃人的詩歌記載,誰家能夠完整地拿出一套戰甲就可以換取一百個奴隸,戰場上繳獲一件戰甲,就好比中彩票一般。
由此可見,高原缺少鎧甲,而鎧甲在戰爭中的作用無限接近於現在的坦克。
所以只要克服了高原反應,滅了吐蕃,不過彈指間耳。
“使者所來何事?”
李世民剛一發問這使者,便直接跪了。
“大皇帝陛下,我吐蕃國與大唐素來交好,兩國又有姻親,還望大皇帝陛下能夠救我,吐蕃能夠開放邊境供我吐蕃購買糧食以度過眼前之危。”
這一幕,讓眾臣詫異。
不是來開戰的,竟然是來求和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讚賞地看向李凡,其意思再明顯不過。
李凡略微思索,便找到了其中關節,隨後開口道。
“賣糧食可以,不過我大堂經歷大災,糧食亦不多,若是爾等願意用戰馬來換,自是可以。”
聞言,李世民不禁眼前一亮。
大唐雖然戰勝了突厥人,可依舊缺少戰馬,而吐蕃正盛產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