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已然明瞭!長孫無忌自知躲不過,於是便走出佇列,直跪在大殿中央道。
“臣有一事啟奏。”
房玄齡迅速上前道:“陛下,臣以為長孫大人的啟奏不必理會。、
李世民用眼神斥退了房玄齡道:“朕自當廣開言路,你還是退下吧。”
天聲在前,長孫無忌雙肩微微顫抖道:“臣以為陛下當沿襲前朝舊制,重修大運河。”
重修大運河!
一眾朝臣全都蒙了。
怎麼弄出來一個重修大運河?
隋朝可都是因為大運河才覆滅的。
一眾朝臣立刻反對。
“陛下,臣以為不可。”
“陛下此舉勞民傷財,絕不可行。”
“不可,重修大運河絕對不可。”
“陛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眾朝臣反對陛下是要做以昏君嗎?”
聽著一眾朝臣的話,李世民並未動容。
直到聽到了魏徵的話,李世民這才開口:“此事有人奏,請便要在大朝會上商議你們這樣做,是要阻斷言路嗎?”
一句話便把眾位朝臣懟的說不出話來。
看來陛下下定決心。
杜如晦此刻心中暗感不妙。
看著平靜下來的中魏朝臣,李世民鼓勵道:“長孫大人,把你的奏請說一說,免得諸位大人著急。”
緊張的長孫無忌迎著眾臣的目光,有些哆嗦道:“臣,臣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一次關乎於他的名聲。
一旦退縮,他便是罪人。
滿朝重臣說不定都會集體發難,到那時這朝堂上,就再無他長孫無忌的容身之地。
“大運河的確為前朝所修,修建之初,確實是為了yin樂,但是此河如今卻有無窮妙用。”
李世民微笑著看著。
其他臣子也在側耳傾聽。
“臣有三點可講,其一大運河聯通南北,可讓南方的低價糧草運到北方,既能平抑北方物價,也能在戰時為軍隊提供糧草……。”
“其二,運河開通後,可在運河之側建設水司衙門,來來往往的客商皆可收稅,單此一項可使國家稅收年增百萬之巨……。”
“其三,我大唐與高句麗必有一戰,隋朝曾三徵高句麗,皆以失敗告終,而如今此地已成我朝大患,我朝必然征伐,修建大運河……。”
這三點說的句句在理,直接把李凡的話做了延伸和補充。
一番說辭下來,長孫無忌又是緊張又是急躁,已是口乾舌燥。
龍椅上的李世民聽得如痴如醉,心情大好的命令左右近侍道:“愣著幹什麼?還不快給長孫大人倒上一杯蜜水。”
長孫無忌接過蜜水,一邊喝一邊緊張的看向身旁的重臣。
一眾朝臣全部陷入了沉思,三點說的確實對,他們一時之間竟然想不出理由來反駁。
眼見眾臣無人反駁,李世民趁熱打鐵,看向太子道:“太子,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太子李承乾本就在看戲,卻沒想到這件事情直接來到了自己的頭上。
一眾朝臣瞬間眼前一亮,期待的看向太子。
按照往常太子的習慣,他一定是拒絕,畢竟此事太過冒險。
可今日,他卻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正所謂兵行險招,此事之所以能夠進行到現在,必然是李世民在支援。
所以太子李承乾略帶緊張上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