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的李世民直接站了起來,反覆踱步的激動道:“好一句弊在當時,功在千秋。”
大運河的妙用,李世民並非完全不知曉。
只是從未像今日這般想過。
往日有人建議重修大運河,他也只當那是戲言,今日才真正知曉這大運河,竟然有這麼多的無窮妙用。
別的李世民都可以不重視,唯獨糧草不可不重視。
這樣一來,南北貫通後,即便北方有戰事,也不用為糧草的事情而發愁。
李世民心中已然暗暗下定決心,必須在前朝的基礎上重修大運河。
想到此處,李世民的目光中就多了幾分欣賞之色。
眼前這年輕人雖說年紀不大,可心中的韜略卻一點不少。
長孫無忌也滿臉激動道:“如此一來,那豈不是國家的稅收又能得到增長?”
身為丞相的長孫無忌,每日也為錢發愁,畢竟他的身後可是有一位好戰的皇帝,徵高句麗,平定四方,哪一個不要錢?
所以長孫無忌對財帛更敏感。
說幹就幹的長孫無忌,直接傾倒出了一口美酒,隨後在桌上划起大運河的走勢圖道。
“你們看這條大運河貫通南北,途經的每一處都可以設定水司,這樣一來,便能夠依照貨物收取航稅。”
二人雖說目的相同,但想到的卻截然不同。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想到的是戰爭,而身為文官的長孫無忌,想到的卻是稅收。
“說的不錯!”
李凡指著這走勢圖點頭道:“這樣一來,每年至少能多出百萬甚至千萬貫的稅收。”
千萬貫!
這個數目長孫無忌想都不敢想。
大唐每年的稅收大概是4000萬貫,這4000萬貫需要發往各道,若是再遇上天災人禍,那便是緊巴巴的。
倘若能再多千萬關的稅收,那一切困難都將迎刃而解。
別說長孫無忌了,就連李世民也被這個數目嚇了一大跳道。
“先生,這怎麼可能?”
此刻的李世民也不知不覺中,用上先生二字。
看著二人,李凡自通道:“可能不止千萬貫。”
商賈之利向來暴力,更何況這條大運河連線的皆是大唐最主要,最繁華的城市。
貨物南北通流,原本的車馬費用換上了航運,商人們的成本大大減少,國家也增加了稅收,隨著商人嚐到甜頭,這條航運將會無比的繁忙,所以李凡的這句話,絕非一句戲言。
見到二人不信,李凡當即便打賭道:“你們二人若是不信,我可以與你們打賭,若朝廷重修大運河,那麼第一年之利,絕對不會低於百萬貫,第二年絕對不會低於千萬貫。”
此時的李唐王朝不可能看清,大運河的真正功用。
所以李凡也只是隨口戲言。
可李世民卻當了真,立刻激動道:“好,那我就與你打賭,賭約就定為一錠金子可好?”
二人點頭,長孫無忌在旁訂立契約。
看著這像模像樣的契約,李凡卻並未放在心上。
“朝廷不可能重修大運河的,這也只不過是玩笑之語罷了。”
看著契約的李世民卻篤定道:“天無常勢,水無常形,萬一朝廷就要重修大運河呢?這可是一錠金子,到時候掌櫃可莫要賴賬。”
三人相談正歡時,街上突然傳來了一聲嘶鳴聲。
李世民抬眸看去,發現窗外有一人正在縱馬疾馳。
“此人是誰?為何縱馬疾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