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世民的這番苦心,並沒有打動朝臣。
相反,一眾朝臣彷彿是聽到了什麼不可置信之言。
這件事情實在太匪夷所思了,目前兩國太平為什麼要再生事端?
如今,大唐的財政情況不足以兩線作戰地步,更不能像從前一樣隨意出動大軍。
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防禦北方的突厥和高句麗。
至於吐蕃國,既然它沒有進攻大唐,那大唐根本就不至於大動干戈征伐。
一眾朝臣都是這個意見,尤其是長孫無忌,他直接開口阻止道。
“陛下此事不妥,如今我們和吐蕃國並未開戰,我們為何不能維持太平,何必要大動干戈呢?一動干戈,那必然要廢無數錢糧。”
“再加上吐蕃國地處高原,我軍之前都未佔到大便宜,現在如果一旦開戰,高句麗必然趁亂攻我,那一時刻,兩面受敵,陛下認為該怎麼辦?”
兩面受敵。
那又怎樣?像這樣的仗,李世民又不是沒打過。
所以李世民全然不懼道。
“我有猛將安天下,何懼之。”
“更何況,大不了朕御駕親征,朕不能把這隱患,留給後世之君。”
說完,把目光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是太子,是未來的大唐皇帝,和這個太子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不好,那就是不知兵。
他是真不放心,把這個強敵留給李承乾。
歷史上的吐蕃國也給李治帶來麻煩,不過問題不大,依舊能穩穩壓制。
但是後來之君就不行了,完全是被吐蕃壓著打。
“陛下雄心壯志,臣等贊成,這錢從何處來?”
“國庫沒錢了,鹽鐵專政又尚未實行,外有強敵,內無糧草,臣以為此事可緩緩圖之,再加上我們以吐蕃已經和親。”
“又何故在此時破壞和親,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長孫無忌毫不留情的點明瞭,最重要的問題。
李世民根本不願意聽這些話。
他知道未來的大唐皇帝,必然多有庸碌之輩,所以他不想給後世留下麻煩。
他已經下定決心了,明年整頓兵馬進攻吐蕃國。
他要消滅吐蕃,為後世之君解決強敵。
其實,不僅僅是土蕃國,他還要消滅突厥人,還要消滅高句麗。
他要把一切隱患都掐滅,他要成為一代聖君。
“這些都不是問題,不就是錢嗎?大不了從朕的內庫中提,反正此事朕意已決,朕已決心出兵,絕不更改。”
李世民霸氣盡顯,完全不考慮朝臣的意見。
長孫無忌都被駁了回來,但房玄齡卻依舊善言道:“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此刻開戰的確不是時候。”
“更何況我文成公主還在吐蕃,此時開戰,豈不是要罔顧她的性命?”
“再者,江夏郡王那裡,陛下該如何安撫?她可是公主的親生父親,若因此事害了公主,怕是會引得江夏郡王不滿。”
江夏郡王正是文成公主的父親,是李世民早年的將領,和李世民也是堂兄弟。
當年在起兵之時,隨著李世民父子征戰天下,因為戰功顯赫,被封為郡王。
這件事情也是李世民做的不厚道,當年本應該嫁自己的女兒,但是她捨不得,於是便選了堂兄弟的女兒封為公主下嫁邊陲。
這個問題確實讓李世民眉頭一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