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如果不事農桑,那國家何來的糧食?
此等大謬之言,也就是李世民了,如果換上朱元璋,立刻就得人頭落地。
“百姓如果都去從商了,那何人種地呢?土地無人耕種,豈不是沒有糧食?”
看出李世民疑惑的長孫無忌,替他發言道。
看著長孫無忌,李凡繼續道:“這句話不對,百姓的命根子在於土地,但又不能全是土地。”
這一句話,把三人都繞糊塗了。
李凡指著土地道:“都說士農工商,可謂何農民如此貧窮,商人如此有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商人貪圖利潤,心思活泛。”
“如果百姓也能像商人如此,一邊種地一邊做生意,如此豈不就提升了抗風險能力?”
“這樣也能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比如說讓農民燒磚賺錢,又或者做一些實用的手工品,再或者是其他的東西。”
“總之,要產出商品要售賣,要創造價值。”
“朝廷也能收商稅,這樣一來,百姓能夠開源朝廷,也能夠開源一舉兩得。”
這的確是一舉兩得,可是這商稅如何能夠改變土地兼併的問題呢?
“先生,我懂了!但這如何解決土地的問題呢?如果土地繼續在世家大族的手中把持著,這豈不就毫無用處?”
李世民開口便是關鍵。
李凡同樣明白這是關鍵。
“那如果說生意做大一些,重新誕生一個階級又怎樣?”
這一句話說得極其輕,傳到長孫無忌李世民的耳中,卻是如同炸雷一般。
彷彿開啟了新的篇章,開啟了新的歷史。
李世民的手微微有些顫抖,他彷彿知道自己即將開創歷史,即將改變王朝興衰的問題。
“還請先生教我。”
李凡看向李世民道:“如今,國家昌盛可以養得起職業軍人,那如果商業之風盛行,可以養得起工人以及手工藝人。”
“這些人不依靠土地,能把這些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這些人被解放出來後,靠著手藝產品賺錢,就不依靠天時了。”
“這樣一來,百姓就增加抗風險能力,而他們也能有多餘的錢,購買世家大族的糧食,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惠及農民。”
簡單來說,多出一個階級,就相當於為一張桌子,多加一條腿。
往日只有四條腿,無論少了哪條腿,桌子都會瞬間坍塌?可多出了工人之後,桌子便又多出了一條腿。
這樣一來即便少了一個剩下的四條腿,也能夠互為三角支撐。
“開源節流,養工人。妙計啊!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再依靠世家大族,朝廷也就不用太忌憚這些世家大族了。”
“空出來的那些位置,也能夠把其他的流民安置過去,甚至朝廷可以透過商稅的錢去購買土地,把土地分給他們。”
李世民大呼:“妙啊!”
這樣一來,整盤棋就盤活了。
看著興奮的李世民,李凡連忙警惕道:“你們二人可不能胡言亂語,這事要是傳到朝廷之上,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