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瞭解史詩,偏聽偏信,憑空汙衊了昭烈帝,所以一直未敢繼續寫下去,今以太監致歉,請稽核批准,後續或許會重開三國,以一個相對公正的眼光來寫…
之前看了易大師的講壇,又看了許多黑昭烈帝的東西,所以自己也偏聽偏信了一些,然後就胡亂瞎寫。
現在,本人已經嚴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長久以來,本想在文中位昭烈帝洗白。
奈何本人文化有限,潤色了好久都沒能做到,所以一直沒有更新。
最近終於痛下決心,決定直接太監致歉。
後續或許會重開三國,以一個相對公正的眼光去寫這段歷史中的英雄人物。
當然,或許還有自己的各人看法,但想來也不會差的太多?
比如,炎漢有炎漢的浪漫,曹魏有曹魏的風骨,東吳有…
實話說,歷史上的人物,你越瞭解,越覺得他們的厲害。
比如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奸雄?)”
三國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等等。
他很厲害,但他屠城,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在當時的百姓看來,他就是一個殺人魔,君不見徐州的血流成河?
加上他生性多疑,“吾好夢中殺人!”
所以,雖然他很厲害,詩歌也寫的很厲害,但在筆者看來,若是我穿越回三國,肯定不願意跟著他的。
再來,東吳。誠然,“江東猛虎”孫文臺和“江東小霸王”孫伯符都是英雄,一個是歷史上真正殺死華雄,打敗呂布的人,一個頂住了玉璽的誘惑換來兵馬於江東建立基業,都是普通人腦子做到的。
但是,“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孫仲謀,在筆者看來,可能守成有餘,但毫無進取之心?
或者說,他的眼光太短?
要不然為何要偷襲荊州,殺害關羽?
從來1+1=2的話,還能抗衡作用中原的曹魏,但他偏要來個1-1,這便宜了誰?
加上仲謀後期的制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