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閨記

第64章 解說

“這...老夫不識...”

明姝側頭對著蘇澈的方向道:“燕王殿下,可否請你過來一辯?”

蘇澈並未猶豫,幾步走上前,方御醫退在一旁,明姝指著水中黑色油亮的粉末道:“殿下可認得這黑色的粉末?”

他脫口而出道:“認得,這是軍中製造火藥所用的硝,我曾經見過。放在水中它就會慢慢聚攏在一起,與其他物質涇渭分明。”

明姝怎麼會連這種水中識硝的法子都知道?

他曾經為了辨別硝的真假,聽一個有經驗的火藥師說過這個法子,屢試屢中,特別靈驗。

方御醫點頭道:“殿下果然學識淵博!”

明姝淺笑,又在袖中取出一個撥弄香料的鑷子,伸入水底,夾起了一粒細小的東西,遞到方御醫手中道:“還請方御醫看看,這可是五石散?”

趁著方御醫細細碾碎顆粒查驗的功夫,她又道:“五石散又稱寒食散,其藥方託始於漢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關於寒食散中的“五石”為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也。其藥性燥熱繪烈,服後使人全身發熱,併產生一種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慢性中毒。

傳說何晏耽聲好色,服了五石散後,頓覺神明開朗,體力增強。在他的帶動下,五石散廣為流傳。然而,許多長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喪命,唐代孫思邈呼籲世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漢武帝時,信奉方士李少君、欒大等,燒煉金石一類礦物,物為石藥。五石散與成仙無關,服之者多稱去病強身,實際上為濟其色慾。西漢時名醫淳于意診籍中曾提到醫治因服五色散而發疽之事。

三國魏時清談家、駙馬何晏是五石散的提倡者。當時,貴族中人相繼服用,一時成為風氣。

服此藥致癱而死者,有裴秀、晉哀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學者皇甫謐則因服散而成殘疾。其風自魏晉至唐,歷五六百年而未中斷。

唐初孫思邈《千金方》中錄散方甚多,但深斥其禍。其後孟詵、薛曜又推挹乳石之功備至。

那麼為何本是應該用作服用的五石散會被摻在蠟燭中呢?

簡而言之,配方者為了確保蠟燭點燃後,盆底燃燒的硫磺能接上硝的反應,讓燈芯裡燃燒的硝燃著時能順利地落在火盆裡,引起木炭和硫磺之間的反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加入了五石散。

我們都知道雄黃酒無毒,甚至是上好的藥酒,有利於身體健康。但是雄黃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在空氣中會轉為劇毒,也就是砒霜。砒霜燃燒過後,會發出白色的煙霧,人只要聞到,會立即中毒昏迷。

所以配製此方的人用五石散的目的是想讓裡面的雄黃加大毒藥的功效,若果貿然加入雄黃,反而容易讓人察覺故意殺人,所以他退而求其次,用了五石散,一舉兩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