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月走過去,忽然想了想,說道:“師姐,咱們不然也……不然送出去的東西要不回來啊!”
葉之華笑了笑,“隨你。”
……
……
有個傢伙風風火火地趕回劍宗。
找到那個正在忙著處理劍宗各種事物的弟子蔣小安。
然後那傢伙就開始叨叨不停。
說了很多話。
當然在那個傢伙的故事裡,他永遠都是那個力挽狂瀾於既倒的男人,永遠都是最閃亮的那顆星。
不過以往總喜歡反駁自家師父的蔣小安,這一次只是看著臉色蒼白的師父,停下了手中的事情,一直安靜地聽著,等到自家師父說得有些口乾的時候,她才笑著端上一杯茶,“師父好厲害。”
鬱希夷接過茶杯,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自己這個弟子。
這丫頭,怎麼轉性了?
不過片刻之後,鬱希夷還是伸出手揉了揉自己這個弟子的腦袋,笑道:“乖徒兒!”
……
……
神都再次召開了一次大朝會。
這一次大朝會是忽然通知的,讓官員們都沒有準備,但沒有人會有什麼牴觸的情緒,畢竟在大梁皇帝之後,太子每次的大朝會,都沒有那般嚴肅,更沒有什麼讓官員們心驚膽戰的事情發生。
只是等大多數官員來了皇城之中,才得知今日大朝會的真相。
居然是……那位去國許久的大梁皇帝,歸來了。
官員們一下子緊張起來,太子當政已經數年,他們早已經習慣這樣的氛圍,太子實實在在要比皇帝陛下寬容許多,但如今的確是皇帝陛下並沒有傳位於太子,陛下歸國,那自然是要將權柄交回的,這一點,即便太子殿下再不願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別說太子殿下有沒有這個心思不願意在那把椅子上下來,即便真的有,他能對抗陛下的意志嗎?
或許說,太子殿下已經爭取到了鎮守使大人的支援。
若不是如此,那是絕不可能的事。
官員們抱著狐疑的態度走進皇城,當他們看到那位許久不曾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內侍之首李恆重新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明白了,這一次的訊息,是不會錯的。
然後人們看向那邊始終空懸的武官首位,心想難不成真有一場逼陛下退位的事情要發生嗎?
但人們看著那位太子殿下牽著皇孫站在一側的局面,忽然覺得可能又不會這樣。
這些想法,隨著一身帝袍的大梁皇帝走出大殿,官員們收起自己的想法,紛紛跪倒。
多年不曾召開朝會的大梁皇帝站在百官之前,想了想,走到一側,抱起了自己的太孫。
小傢伙被大梁皇帝抱起來,也不鬧騰,就是好奇地盯著自己這個沒有見過面的皇爺爺。
“李恆。”
大梁皇帝緩緩開口。
已生白髮的李恆的走了過來,開啟手中的聖旨,緩緩念道:“大梁鎮守使陳朝,有功於社稷,特欽封親王,賜世襲罔替……”
李恆第一句話響起,百官們便心頭一震,之前那些年,大家一直在努力,不讓那位鎮守使大人再往前走,以免成尾大不掉之勢。
但如今大梁皇帝一道聖旨,便讓所有人的努力都前功盡棄。
但面對太子殿下,還有不少人敢死諫,但面對這位皇帝陛下,他們太明白了,真要是死諫,那就真死了。
大梁皇帝這一生,何曾妥協過一次?
“朕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但我大梁朝二百餘年,有功者必賞,從來如此,至於你們擔心的,有什麼好擔心的?”
大梁皇帝笑了笑,“天下無他,還有此等天下嗎?”
說完這句話,他看了李恆一眼,後者這才微微點頭,念起第二道旨意,是禪位詔書。
大梁皇帝要在明年除夕之後,禪位於太子。
年號已定,曰新平。
聽著這話,官員們又放鬆不少,高呼陛下英明。
不管這位皇帝陛下有多英明,多了不起,但對百姓來說,太子殿下當政,才會讓他們更輕鬆一些。
說完這兩件事之後,大梁皇帝將太孫還給自己的這個兒子,然後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朕把這大梁朝的萬民交給你了,百官可以苦一苦,但百姓一點都不能苦。”
太子殿下低頭,“兒臣必不負父皇所託。”
看著眼前的孫子,大梁皇帝沉默片刻,又笑道:“多生幾個,不過都要對他們好點,至於立誰當太子,要想好,不要以長幼來看,要立賢。”
說完這句話,大梁皇帝自顧自朝著遠處走去。
太子妃吳心月在這裡等著他,大梁皇帝看著這位新的後宮主人說道:“聽說你還不錯,後宮她管了很多年,此後就是你來管了。”
說完這句話,大梁皇帝也不等她說話,就只是招呼道:“李恆,陪朕走走。”
李恆微微點頭,輕聲回應。
像是數年前一樣,陪著大梁皇帝閒逛宮闈。
“恭送陛下!”
百官開口,大梁皇帝沒有回應。
……
……
到了後山陵墓,站在皇后墳前。
大梁皇帝伸手取下碑上的落葉,笑著摸了摸墓碑,說道:“好些年沒來看你了,你是不是已經不在這裡了?”
“做完了事情,朕好好尋尋你,看看你到底在哪裡,希望到時候,你還能認得朕。”
“對了,朕明年退位,你知道深意吧?”
大梁皇帝笑了笑,之所以選擇明年再退位,其實簡單,那就是自己那個侄子要大婚了,他作為唯一的長輩,自然要到場。
而到場的是太上皇,還是皇帝陛下,自然還是不一樣。
“朕此生,也就在那個時候,還想做一次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