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二一,陳鋒每組都走了看看,情況都是差不多。
馬上要從一組出去,前往村西邊時,一處遺址又讓陳鋒陷入了回憶中。
不是什麼古代建築,而是陳鋒的第一個母校,崖村小學。
整個小學,是村裡佔地面積最大的建築了。C字行建築,中間是操場,一共有著六間屋子。
一間幼兒園,一間一年級。一間二年級,一間三年級,老師辦公室,堆放一些玩具,籃球,足球的等等的雜物間。
整個小學,從建校到撤銷,最多隻到三年級。
每年開學前兩天,都有一些家長被叫去學校,然後跟著老師,去鎮裡背課本,作業本回來?
沒辦法,那時候的山路那是一個爛啊,卡車時不時的都會陷在泥濘裡開不出來。
摩托車就別說了,整個村子都沒有。
老師的數量也是感人,一個班一個,數學語文體育音樂一起教。
陳鋒也是在這讀到三年級,然後去現在班車的終點站大彎村接著讀
到隔壁村小學繼續讀書,換了學校,老師多了一個。
沒辦法,課程多了,一個老師忙不過來。
班主任女的,負責語文,生物,外加音樂課。
多個男老師,負責教數學和體育。
全校老師,加上校長,也沒有超過十個!!
中午吃的飯,是早上在家裡帶的米。
進教室前,先去食堂,不對,是火房,把米淘洗了裝上水,然後給兩毛錢,把不鏽鋼飯盒放到一個巨大的蒸飯坑裡。
中午放學,飛快的衝出教室,往火房跑。
進火房第一時間,在那巨大的蒸飯坑中。從幾十上百個飯盒中,找到自己的飯盒。
然後花上三毛錢,打一份菜。
素的,別想有肉吃,肉是不可能有的。
03年初中在鎮裡,住校。
那時候,身上是第一次有這麼多錢,每週四十塊。
路費五塊,剩下三十五生活費。
早上一塊,中午兩塊,下午兩塊,晚上還要加餐又是一塊錢。
不過很多時候。下午就吃個包子,晚上在吃點,這樣節約一塊錢。
別想著存起來,那是省下來買點零食吃的。
初中最後一年,生活費漲到了五十,不過那是最後一年。
村裡這小學,在零四年就撤銷了,全村的小孩,都要到隔壁村去讀書。
每天由兩個村民,護送那些不到十歲到小蘿蔔頭去學校,放學在接回來。
現在倒是不用了,學校都有校車了,會把那些所謂的留守兒童。給送到對面山上的馬路邊。
不過現在那邊也就讀到三年級,上了年級,要麼去回村前路過的那個大村子讀書。
要麼就去鎮裡的小學讀書。
留守兒童,這個問題沒法解決。
照顧孩子和掙錢養家二選一,都是選擇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父母。
那些帶著孩子一起出去,有時候連線孩子放學的時間都沒有,星期六星期天。就讓孩子一個人在家?
“汪汪汪,”
在啊黃的叫聲中,陳鋒走出了回憶。
左右看了看,沒人也沒其他動物,看來是他楞了太久,啊黃在提醒他。
村子太小了,這才半個來小時就走了一遍,這還是陳鋒速度不快的情況下,要是快點,都不需要這麼久。
也就是看村子東南西北十來公里都沒有大的聚集點,不然,都不可能在村子設立行政村。
沒有繼續停留,陳鋒順著石板鋪設的村大道朝著西邊而去。
在村子裡,除了各家房前屋後,其他地方都沒有樹木的。
還沒走多遠,就到了水田這邊。
水田,是村裡佔地面積最大的,佔據了整個村子平地一半多的地皮。
離蓄水渠還有一百多米,就有水田了。
陳鋒沒有下去,而是順著石板大道往山脈中間的山谷走去。
山谷比村子平地要高六七米,石板大道也是呈之字形上去的。
站在山谷最邊緣,水田區那是一覽無餘。
現在的水田區,和陳鋒走都時候差別太大了。
原來一塊塊水田裡,只要收了水稻,裡面都會灌滿水,不會長一丟丟雜草。
現在呢,除了挨著村子這一邊,還有離得近的,更遠處的水田,要麼荒著,要麼幹得沒有一點水,長了一田的雜草。
陳鋒甚至看見,有村民家的馬和牛羊在田裡放養!!
而且,水田也不像原來那樣,五米來寬一塊了。
應該是隨著村裡住戶的減少,每一家的水田量都增加了,直接一家變兩塊。
離村子房子比較近的水田,更是有一半變成了旱地,種著蔬菜!!
至於荒廢的,那不用猜,肯定是家裡人出去打工,沒人種莊稼了。
就村裡那些老人,現在有地給他們種,他們也種不了多少了。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兩邊的山坡那就更不用說了,連平地都沒人種,山坡那更是雜草遍地,連樹都長出來了!!
應該是山裡都鳥兒帶過來的,也可能是風從山上吹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