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嬗的這些想法在劉徹和衛青看來是沒問題,說到底就是隻要能夠持續削弱匈奴人,那麼決戰之時的勝算就更大。
只是怎麼樣才能夠將匈奴人調動起來,這就是非常有學問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確保調動匈奴人疲於奔波的同時,不讓他們南下襲擾,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要不然的話前期的準備就白做了,這樣就會導致戰爭的走向等等很有可能就不是按照大漢前期的規劃來進行了。
劉徹看向衛青開口說道,“嬗兒說的這些在理,匈奴人現在不復以往,得讓他們動起來才行。”
衛青仔細衡量之後說道,“陛下,臣以為冠軍侯所說計策可行。現在大軍調往邊塞,若是固守等,匈奴人即使南下也難有功效。”
霍嬗忙不迭的開口說道,“我也是這麼想的,現在大軍在源源不斷的前往北邊。要說邊塞之地,匈奴人還真的是很難找到什麼突破點。”
既然是戰略決戰,甚至是奔著滅國之戰而去,那自然也就意味著需要有著足夠的兵力,大漢早就在這件事情上提前開始著手了。
光祿塞等北邊的城塞還是有著不俗的用處,匈奴人想要南下的話必然是要兜很大的一個圈,那是需要遠行數百公里才能夠找到缺口。
而即使是找到了缺口,也會遭遇到漢軍的重兵守城,一些要塞之地等等不是那麼容易攻破。
霍嬗就繼續說道,“這麼一來的話,匈奴人疲於奔命,整個秋冬他們都無法好好休息。等到開春我率軍深入草原,這些匈奴人自己就累癱了。”
劉徹笑著點頭,隨即說道,“這個事情再議,如何調動匈奴人、如何防禦,這些事情還是需要商量,只是這麼一來邊軍的壓力就大了。”
衛青也點頭,理論上來說這肯定是會讓匈奴人疲於奔命等等,但是駐守的軍隊的壓力也會非常大。
甚至很有可能出現匈奴人不顧一切的提前發動總攻等等,這一切也都是很有可能,畢竟匈奴也是有著一些聰明人,會有著一些利害的人物。
讓大漢牽著鼻子走、將戰爭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大漢,匈奴人顯然不會那麼蠢,他們肯定也會想著一些變局的方式。
所以現在確實是可以也有著一個思路,多一個策略等等,只是完善和執行等,那也需要好好的去思考了。
“陛下,臣最擔心的還是匈奴人回撤。”衛青有些擔心的說道,“早年臣和景桓侯決戰匈奴之時,這些人就是打不過就跑,只是那時的匈奴還自視甚高。”
聽到衛青這麼說,劉徹認可的點頭,匈奴人打不過就跑,這才是最讓人覺得頭疼的事情。
不管是衛青率軍的龍城之戰,還是和霍去病攜手的漠北之戰,匈奴人都是勢頭不對拔腿就跑,包括此前帶著霍嬗去打仗,匈奴人也是打不過就跑。
衛青繼續說道,“早些年匈奴人自恃勇武,還敢和我們決戰。只是如今的匈奴人畏懼我大漢,他們必然不會輕易決戰。”
霍嬗仔細想了想說道,“我現在也擔心這些,要是率領十萬大軍進了草原找不到匈奴人的主力,那可就慘了。”
這樣的擔心絕非是杞人憂天,這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匈奴人的特點就是如此。
衛青就補充說道,“最擔心的倒不一定是找不到匈奴人的主力,而是他們憑藉著地利和我們耗著。待我們撤軍之時襲擾,這必然會有大亂。”
匈奴人所在的地方可不是一馬平川的草地,現在的他們就是在外蒙地區,那裡也有高山、河流,哪怕匈奴人不擅長築城防守,可是地形的優勢在手。
真的要是拖著、耗著,漢軍這邊肯定也會吃不消,一旦漢軍撤退就開始襲擾,很有可能導致漢軍兵敗如山倒。
作為將軍,霍嬗也清楚的瞭解戰爭不一定就是廝殺的時候決出勝負。他也明白殺敵最多的時候不一定是正面對決,而是正面戰場結束後的追殺等。
劉徹就斬釘截鐵的說道,“匈奴人固守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不過嬗兒決不能讓他們如願,不擊敗主力不許回師!”
衛青沒有說什麼,因為找不到敵人也就罷了,找到了敵人不論如何也都是要決戰,到時候想法子破了敵人的地利優勢即可,而不是說僵持後回師。
霍嬗對此也沒有意見,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決戰肯定是要打起來才行。
匈奴人要是避戰,那就想辦法決戰,反正絕對不能讓敵人在眼前安穩的僵持,更不能無功而返。
說到底就是現在的大漢很難再有一次決戰的實力,所以這一次的決戰必須要畢其功於一役,劉徹也好、霍嬗也罷,幾乎是不準備留下什麼退路的。
“不過大將軍說的那些事情,嬗兒也要多想。”看了看沙盤,劉徹開口說道,“朕思來想去,匈奴人如果避戰倒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霍嬗非常不給面子,直接說道,“陛下,我覺得匈奴人避戰不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我看他們一旦看到我大軍入草原,肯定會避戰!”
劉徹也不生氣,自己慣出來的孩子就是這樣,很多的事情也只能是自己承受了,怪不了其他人。
更何況現在還是在商議軍事呢,脾氣直一些也正常,大家現在都是在想著如何大勝的事情,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看向衛青和霍嬗,劉徹笑著開口說道,“回頭你們也想想匈奴人最有可能退到何處,想想匈奴人可能會如何動作,三天後再來商討。”
衛青和霍嬗也都連連點頭,預判匈奴人的一些動靜,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知己知彼’,做好更多的預案等才好準備接下來的戰爭。
劉徹有些開心,“這麼說來,算是基本上猜到了一些匈奴人的東西。如何作戰,咱們也是有共識了?”
衛青和霍嬗自然也是點頭表示認可,起碼就目前的一些情況來看,他們確實是在很多的事情上達成了一致,這就是非常重要了。
劉徹更加開心了,對衛青說道,“早些年見你英氣十足,為人也謹慎、好學,你不負朕所託,倒也是君臣相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