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觀其實挺缺錢的。
屬於兜裡沒有,融資沒條件的那種。
只剩下賺錢一個選項。
選擇少未必是件壞事,最起碼可以減少胡思亂想。
簡單純粹,幹就完了。
王菁花的工作很有力度,她很快跟劉彥銘敲定方案。
五四一。
海閏主控拿五,黑海空日聯合出品拿四,剩下的一成,照樣還給紫金城。
也就是北視。
電視劇和電影不一樣。
這是個B2B的生意。
現階段電視臺是唯一的客戶群體,出品方和製片方讓利,也是常規手段。
搞定這些,順帶著,蔣觀的角色也拿到手了。
不過片酬不怎麼高,五千一集。
他拍《康熙王朝》十集,最後還收了十萬...
雖然這十萬,不全是片酬。
當時他救場進組,給了五萬,就新人演員而言,是絕對的高價。
正常也就一兩千,多了也就兩三千。
另外五萬,是他幫劇組修改劇本的勞務。
《康熙王朝》的劇本,BUG挺多的。
其中的典型,就是斯琴髙娃老師,自稱“我孝莊...”
還有陳導明老師,送容妃進地宮的時候,其他皇后排位上的內容。
都犯了同一個錯誤。
諡號這玩意兒,得等人死了,後人追封才有。
比如,孝莊...
正式點的稱呼,應當是孝莊文皇后。
其中莊,是她的封號,文是皇太極的諡號,放在這裡反映兩者的從屬關係。
所以,斯琴髙娃老師,不可能自稱孝莊...
至於地宮的戲份。
容妃在歷史上,存不存在,暫且不討論。
只談幾位已故皇后的稱謂,也存在很大問題。
康熙過世之前,他的諡號還沒有,赫舍裡的諡號,自然不可能是孝誠仁皇后...
《康熙王朝》總共五十集,蔣觀進組之後,把劇本修修補補,才又掙了五萬勞務。
按照合同,他跟公司應該三七開,各自承擔稅費。
這不是新人的比例。
王菁花照顧譚培生的面子,以及蔣觀籤的全約,才有這個待遇。
後來蔣觀多掙的五萬,也要按這個比例分配。
不過此時,王菁花已經看到蔣觀的潛力,自然沒有緊扣合同。
主動幫蔣觀把稅費出了,還額外獎勵他一萬。
等於他直接到手四萬,這是淨收入。
《重案六組》這邊,估計沒這種機會。
理論上的進組流程,應該導演和製片方,先看看演員表演,符不符合心理預期。
什麼都定下來,然後才是籤合同,進組上工。
但實際操作,和理論存在偏差。
比如,蔣觀進組,就是出品人劉彥銘定下來的。
他跟王菁花把合同一簽,然後跟劇組打招呼,蔣觀這邊等通知就行。
結果一等,就等到了畢業典禮...
六月二十,上午十點。
中戲2000屆畢業典禮,在實驗劇場舉行。
按照官方的說法,兩千屆,三百多號人全部出席。
實際上...
沒人關心真實情況。
這玩意兒的出席率,就跟學校統計的就業率差不多。
聽個樂就行。
畢業典禮這玩意兒,對學生而言,大學四年就一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