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部戲,籌備期挺長的。
有經驗的團隊,也得三個月往上。
太多工作需要處理。
首先就是劇組構成方面。
《孝莊秘史》在規模型別上,屬於中大規模投資的古裝劇。
人數肯定兩百以上。
導演組八個十個人,燈光攝影二三十人,還有服化,也得三十人。
另外美術組,道具組,又是四五十。
這家在一起就一百幾十人。
其他還有製片組,錄音組,演員,群演,等等...
妥妥的兩百人往上。
當然,就人數而言。
電視劇劇組的規模,還是沒法跟電影劇組比。
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
波濤洶湧的宮女,就有差不多兩百多人。
穿金甲和銀甲計程車兵,更是超過三千多號人。
郭凡拍小破球2的時候,劇組也有兩千兩百多號人。
到了這種規模。
不說其他的,吃飯都是問題。
好在尤曉剛的拍攝經驗,也非常豐富。
蔣觀按照約定日期,到海閏跟他見面開會。
開頭字幕的人,已經定下了。
總出品,劉彥銘,聯合出品,尤曉剛,王菁花。
總導演,尤曉剛。
總製片人掛的是海閏的常繼虹,她被劉彥銘推出來,跟王菁花打擂臺。
蔣觀的編劇,順便掛個製片人。
捎帶手,裡面還可以串個角色,具體到時候看。
看著人挺多。
除了尤曉剛和蔣觀,其他基本都不是現場幹活的。
包括總製片常繼虹。
現場負責具體任務的,還有製片主任,以及整個製片組。
差不多也在二十人左右。
蔣觀接受制片人職位,是王菁花的安排。
話語權增加,利大於弊,蔣觀也就乾脆同意了。
今天的會議,是進入製作流程的第一次會議。
“我先說兩句。”
人到齊之後,尤曉剛率先發言:“大家拿出那麼錢出來,肯定不是為了看水花的,我先宣告個原則,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能耽誤劇組的正常節奏,這個是基本準則。”
開會,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定調子。
這事兒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關鍵還得有尤曉剛這樣,資歷能力財力都突出的大佬。
可以一槌定音。
其他人自然沒什麼花頭可以玩。
尤曉剛目的達到,果斷收住,繼續談工作:“下面我們捋一捋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有三項...”
和其他工作一樣,劇組的工作也要捋線頭,找主線。
首當其衝,就是分鏡頭表和故事板的製作。
這兩項工作的依據,就是劇本。
另外,還有堪景表,也要依據劇本來做。
所以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的確不是戲言。
“蔣老師有沒有問題?”尤曉剛簡單介紹之後,又把話題引到蔣觀身上。
“沒問題,我積極配合。”蔣觀笑道。
都是老手,不會在程式問題上犯錯誤。
“接下來,可能還要進行劇本精修,到時候還需要蔣老師費心。”
見面之後談工作,尤曉剛變得客客氣氣,連對蔣觀都堅持用尊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