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重生,從演員幹起

第41章 巧合?

中午,府學衚衕。

還是之前那家小館子,蔣觀陪著譚培生,已經第三次來這裡吃飯。

畢業之後,他回學校的次數不算少。

但譚培生只有在下午沒課的時候,才會喝點。

“研究所的手續已經走完了,下個月掛牌,課題方面,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包間裡,師生倆喝了幾杯,氛圍放鬆下來,譚培生才張嘴。

“老師,我覺得,咱們是不是應該,選一個影響力大,操作難度低一點的方向入手?”

說指導,蔣觀肯定不會這麼想,不過引導一下,沒有問題。

“你是想說電影?”

譚培生放下手中的筷子,端起酒杯,考慮了一下道。

“目前來看,電影最合適。”

蔣觀也放下筷子,跟譚培生碰了一下。

影視戲劇產業的涵蓋範圍很廣泛,四個字,最起碼各代表一種產業形式。

戲曲和話劇舞臺劇劇目,基本可以暫時放棄。

這兩類專案的輻射範圍有限。

其實時性質的表演,以及現場互動的性質,決定了票價高,觀眾少的結果。

剩下的電影和劇集兩項,做選擇更容易。

兩千年,劇集還可以稱為電視劇...那時候還沒有網劇...

電視臺幾乎是唯一的播出渠道。

研究所如果打算在這方面著手研究,勢必要和電視臺直接對線,甚至可能還包括總檯。

肯定不可取!

能做的就只剩下電影。

“最近這幾年,電影票房資料,確實下降很厲害。”

只從外表看起來,譚培生就是個教書匠,但實際上,他還是相關學科評議委員會的成員。

通俗點說,你這個學校,這個專業,能不能收碩士,還是博士,投票的時候,他有一定的發言權。

產業的發展,直接作用於學科建設,作為業內專家,他確實一直關注。

“電影票房下降,因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過其中的關鍵,應該還是影院建設,以及主創團隊建設。”

蔣觀點到即止,暗示再明顯不過。

有沒有好電影,進電影院看的時候舒不舒服,才是決定票房的重要因素。

“你小子!”

譚培生手指點了點蔣觀,沒再說什麼,兩人又碰一杯。

天塌了有個高的頂著。

放到這裡也一樣,任何改動,必然觸及部分人的利益。

肩膀硬不硬,腰桿直不直,這時候就很重要了!

……

三地合拍電影,劇本不難。

在譚培生搞隨堂測試的時候,蔣觀心中就有答案。

非《雲水謠》莫屬!

畢竟,歷史檢驗過的作品,用起來更放心。

更何況這部作品,是有原型人物的,如果能把作品拍好,入了上面人的眼,收穫更不用多說...

半下午,蔣觀回酒店,就把大綱敲出來。

故事結構和內容,其實都很簡單。

男一和女一,迫於壓力分開兩地,但依然彼此相愛,彼此惦記,互相尋找對方的資訊,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再次重逢。

但造化弄人,女二一直追隨男一,終於在絕望中,兩人在一起,後來雙雙犧牲。

而女一則以兒媳的身份,一直替男一盡孝,終生未嫁。

六十年過去,女一的侄女,機緣巧合,見到了男一那個,長得跟他一樣的兒子...

從這些人物的命運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偉大事業的奉獻,以及對於愛情的堅貞,還有時代的進步...

要點在於,沒有反面角色,說到底一句話,時也命也...

十一月的京城,天氣已經涼下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