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的戲路還是挺順暢的。
沒畢業,就拍了霍建啟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
當年國內上映,票房有點拉跨。
一百多萬,約等於沒有。
但片子還是很不錯的。
導演霍建啟,北電美術專業出身。
拍電影的時候,跟老謀子這種攝影系出身的導演類似。
對畫面的要求很高。
色彩,亮度,飽和度,曝光,以及置景設計...
電影美術很複雜,專業出身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這部電影,當然也不例外。
取景地就在湘西大山,當時還沒被開發,景色絕倫。
故事結構也很簡單。
講述的是一對郵遞員父子,在新老交替路上的傳承與和解。
在那個年代,通訊技術落後。
郵遞信件,幾乎成了大山裡,唯一對外的聯絡方式。
而負責來回傳信的郵遞員,就成了山裡人們的精神寄託。
因為他總能帶來,山外親人的訊息。
滕汝俊老師扮演的父親,日復一日,在郵遞員崗位上的奉獻很偉大。
但同時,對家庭的缺位,讓劉曄扮演的兒子,很難接受父親。
父子間存在感情上的隔閡。
送信這一路,是薪火相傳的一路,也是父子和解的一路。
電影尾聲,父親,兒子,黃狗一路走著。
大山裡的風景,很寧靜,也很唯美。
人,動物,還有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感,也為影片增加了藝術氣息。
當然,這部片子也獲獎不少。
金雞,蒙特利爾,還有小日子那邊的一些電影獎項。
劉曄雖然沒拿獎,但也憑藉兒子這個角色,開始小有名氣。
蔣觀手上拿的就是他的第二部電影——《藍宇》。
原著改編自《京城故事》
是部藝術審美非常前衛的GAY片。
“你是怎麼想的?”
蔣觀簡單翻了翻劇本,又合上問道。
“說實話,哥們現在想不明白。”
劉曄撓了撓頭,有點抓狂。
“常姐沒說什麼?”
蔣觀又問道。
常姐就是常繼虹。
劉曄的經紀人,也是海閏經紀業務負責人。
她跟劉彥銘簽了十年長約。
是王菁花原本打算跟華宜五年合約時長的兩倍。
“說了,讓我自己選,能拿獎的機率很大。”
劉曄聲音悶悶的。
“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反正蔣觀覺得理所當然可以接。
年輕演員沒名氣,賣不上價,就得敢打敢拼。
人生能得幾回搏。
“道理我都懂,但是,哥們過去不心裡這道坎。”
掙扎,痛苦,劉曄整個人看起來都快廢了。
“要不你回去找常媽。”
蔣觀又提個建議。
常媽不是常繼虹,而是常麗。
是劉曄,也是九六班的班主任。
“我再想想吧。”
提起常麗,劉曄好像也沒那麼牴觸劇本了。
或許戰勝恐懼,只能用更大的恐懼。
蔣觀也沒強求。
他只能站在朋友的立場上提建議,不能替劉曄做決定。
劇本的事情談完,蔣觀咖啡也喝了。
於是問道:“還有事兒嗎?”
倆大老爺們兒,單處一室。
蔣觀覺得渾身不舒服。
尤其,劉曄接下來,要演的角色。
還特麼是個受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