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觀肯定不是棒槌。
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他心裡有道線的。
關於創作,怎麼吹牛逼都無所謂。
反正他本來就是編劇,只要把本子寫好,他怎麼說,怎麼有理。
但是關於生意,牽涉到錢,巨量的資金,他就得謹慎點。
偶爾,私下跟王菁花聊聊也還行。
他們倆算是利益共同體,王菁花有錢,他出智力,正好搭配。
但是,對外的時候,還是要以王菁花為主。
思路不一致,也得私下調整。
矛盾表面化,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體,即將分崩離析的標誌。
道理很簡單。
要麼核心控制力不足,要麼失去核心控制力。
不然的話,矛盾之後在內部消化,真相只會隱藏在水面之下。
當然,目前王菁花還行。
沒等蔣觀轉頭示意,她就主動接話:“尤導,份額的問題,還是先聽聽劉董的安排吧。”
尤曉剛沒接話,而是轉頭看向劉彥銘。
意思很簡單,誰答應的,誰負責。
任何事情,其實都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能達成合作,肯定要互利互惠,劉彥銘和尤曉剛倆人有沒有PY交易,蔣觀都不需要做分析。
“花姐,我看您好像有點不方便,要請尤導幫您分擔下,兩成怎麼樣?”
劉彥銘說話很客氣,但下手毫不猶豫,一刀下來,就要砍掉王菁花手裡一半的份額。
“劉董說笑了,沒什麼方不方便的,我這邊雖然不像您家大業大,但千八百萬的,還沒什麼問題。”或許是被徹底激怒了,王菁花此時的態度,也不再和善,開始逐漸針鋒相對。
“我這也是為您著想,花姐,影視投資的風險,您也是知道的。”被王菁花寒磣了,劉彥銘也不生氣,還是情緒穩定的半步不退。
“做事情擔風險無可避免,我這邊還好,只有這一個專案,倒是劉董您的海閏,應該同時開工了不少劇組吧?”都不是吃素的,搞辯證法,王菁花也不弱。
當然,這也是實情。
海閏的規模大,承擔的風險,也更大一些。
單個專案佔比過高,就很容易累及或者被累及。
不過王菁花這話也有漏洞,很快被劉彥銘抓住,反問道:“兩成份額而已,海閏出也就出了,不過花姐,你確定,黑海現在能主控專案?”
王菁花被懟得啞口無言。
當初份額佔比有點坑爹,五四一的機構,海閏主控,大家都能接受。
如果劉彥銘讓出兩成,結構就變成四三二一,黑海紅日主控,也就是王菁花總出品。
這就有點扯淡了...
花姐還是不行呀,蔣觀都有點聽不下去了。
他來是為了解決問題的,不是為了聽人扯淡的。
“要不這樣吧,黑海這邊讓出四分之一,海閏讓出五分之一,兩位老闆一下如何?”
終究蔣觀還是提了建議。
本質上看,是兩家各讓一成,但換種方式表達,意思就大不一樣了。
從佔比的角度分析,王菁花吃虧還更多一些。
尤曉剛深深的看了蔣觀一眼,他的心思,在極短時間內,也轉了好幾個彎。
從他這個旁觀者的角度看,蔣觀剛才的建議,其實是非常莽撞的。
尤其,這時候,蔣觀還只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還不是什麼行業大佬,圈內大前輩之類的。
和事佬沒那麼容易當!
搞不好,容易兩頭落埋怨。
村裡兩家人,因為一點小事情鬧矛盾,都找當地的“體面人”,才有資格調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