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易甚至覺得。
不需要幾年的時間,現如今只需要短短的幾個月,他便是能夠再度突破,達到道境七重天當中!
趙易登基一個月的時間過去。
這段時間。
趙銘入土為安,朝廷評議其諡號為光,因其將趙氏天下從元帝手中奪回,有承上啟下之功,故被成為乾光帝。
趙易也是正式登基。
如今乃是龍騰元年。
新帝登基。
天下還是如往日一般運轉。
只是在氣運分身的治理之下。
多了幾分生氣。
朝廷當中,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即便是趙易和氣運分身,想要理順也非一日之功,只能按照前人的經驗,拉攏一批,分化一批,打壓一批。
趙易將欒素從邊疆調回。
任命其為內閣首輔。
李莫恨則是接替欒素,擔任兵部尚書之職。
鎮守邊關。
魔主繼續執掌暗衛,但被提拔進入了內閣,權利也因此大漲。
宗先生則是表達了想要退隱江湖的想法,趙易應允,並解除了子母斷腸蠱對其的控制,賜予兩道符籙,可讓其在關鍵時候保命。
另外。
在朝中大臣當中。
趙易提拔了一批透過科舉晉升的寒門子弟,他們大多數先前懷澈和欒素的學生。
趙易用來制衡氏族的殘存勢力。
氏族早先年在元帝的手上被打壓悽慘,後來在趙銘的手上倒也恢復了一定元氣,因此對於大乾來說,也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此外。
趙易取締了司天監。
司天監原有的祭天職能。
落在天師府身上。
司天監當中的成員,大多數當年元帝提拔起來的,當中高手眾多。
趙銘在位的時候不敢啃這塊硬骨頭,趙易卻不在乎,雖然激其了一陣反抗,但在趙易的鐵腕手段之下,掀不起波瀾。
當然。
趙易也頒佈一系列新政。
重新推行將趙銘一朝處於半擱置狀態的科舉。
並且。
趙易根據這方天下的實際,開創武科舉。
類似文科舉一般。
武科舉可廣羅天下武道人才。
不過。
武科舉並非考上即可入朝為官,而是需要進入軍隊當中,從基層做起,累計軍功而晉升。
這使得大乾邊防軍,在很短的時間當中,擴大相當多的規模,戰鬥力也有巨大的提升。
當然。
武者大多桀驁不馴,不服從管教,軍中將領又很難對齊進行指揮。
對於這點。
趙易也早就考慮到。
因此接替欒素職位的是李莫恨,他曾經是武林盟主,在江湖中威望很高,能壓制住這些透過武科舉的江湖人士。
雖然李莫恨曾經敗在趙易之手。
淪為元帝附庸,身敗名裂。
但如今趙易昭告天下,言明李莫恨一開始便是自己的臥底,韜光養晦,諸趙易奪取天下,這使得李莫恨徹底洗刷舊日恥辱,名震天下。
很快。
李莫恨便前往大乾邊關。
將那些不服從管教是江湖人士管教的服服帖帖。
徹底接替欒素的邊防任務。
欒素回朝後。
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拜見趙易。
他如今是內閣首輔。
位極人臣。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是君臣二人之間卻並無猜忌。
畢竟趙易站的高度實在太高。
欒素對他也產生不了任何威脅
只能輔助其治理大乾。
王相卿,唐雪晴,衛漢青三人也一同來到皇宮當中,期間回憶起當年,他們曾言論的奪取天下的笑話,忍不住心生感慨。
誰能想到。
趙易居然真的成了大乾真龍天子。
不過。
欒素提起捕龍神教。
依舊憂心忡忡。
他在邊關的時候也詳細瞭解到捕龍神教的恐怖。
如今捕龍神教的教主還未出手。
他的實力深不可測,對趙易是一個巨大威脅,屆時若是稍有不慎,當真可能會導致整座大乾江山的傾覆。
趙易卻晃了晃金樽當中的美酒,笑道。
“閣老何必擔憂?我既然登基為帝,自然有鎮壓一切的底氣!”
“不管他是捕龍神教還是什麼勢力,與我處於同一個時代,都要低調臣服,否則的話,朕都將盡數斬殺!”
……
宴會將散。
眾人皆是醉醺醺的模樣。
唐雪晴趁著酒勁。
似有話要與趙易相言。
但她看到酒杯中自己眼角的皺紋,又看著眼前溫潤如神的趙易,終究嘆了一口氣,沒有開口,僅是苦澀的吞下杯中之酒。
罷了。
終究是此生無緣。
宴會散去。
眾人皆是離開皇后。
早已等候多時的魔主匆匆的來到趙易身邊。
神色凝重的彙報道。
“陛下,臣今日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所言,寫信之人乃是捕龍神教教主,他言要在一個月後歲末的祭天大典當中,親手割下您的頭顱,讓大乾滅國,讓您提前為自己和大乾,準備好一口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