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非怯懦,乃戰略性轉移!心中無懼,方能腳下生風!——沈桃注”
蘇洵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沈桃雖然皮了點,這話倒是在理,合該入我苟道。”
“夫臨敵之際,首要者何?氣勢也!何為氣勢?非張牙舞爪,虛張聲勢,乃由內而外,筋骨如鐵,氣血如龍,立如磐石,動若驚雷!敵未至而膽先寒者,未戰已輸三分……”
“嗯?”蘇洵微微蹙眉,感覺這描述和“跑路”似乎有點…偏差?
怎麼聽著像是要跟人硬碰硬?蘇洵甩甩頭,將自己的懷疑拋之腦後,高人所想豈是我能夠輕易揣摩的?
暗道:“是了,前輩高人見解獨到!這定是教導我們,逃跑時也要有‘隨時能回頭反咬一口’的底氣!如此方能震懾追兵,令其不敢全力施為,妙啊!此乃‘戰略藐視’之精髓!”
自認為理解前輩深意的蘇洵繼續往下讀:
“……故,欲行跑路之實,必先鑄就金剛不壞之軀!本章所述‘磐石樁’,便是根基所在。習練此樁,需引地脈濁氣入體,錘鍊皮膜筋骨,使之下盤穩固,力貫周身。敵若來襲,任他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待其力竭氣衰,便是你戰略轉移、揚長而去之時!”
蘇洵越看眼睛越亮,尤其是“金剛不壞之軀”、“錘鍊皮膜筋骨”、“下盤穩固”、“力貫周身”這些字眼,讓他心跳加速。
他自動忽略了“任他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這種明顯是站著捱打的話,滿腦子都是“待其力竭氣衰,便是戰略轉移之時”——這不就是“苟”到敵人沒力氣了再跑嗎?簡直太合他心意了!
“原來如此!這才是真正的‘戰術重視’!”蘇洵恍然大悟,興奮地一拍大腿,
“表面上是硬扛,實則是為了消耗敵人,為最終的跑路創造最優條件!高,實在是高!前輩,真乃神人也!”
心動不如行動,蘇洵立刻按照書中所繪的粗糙圖樣和晦澀口訣,就在胡清洞府旁的空地上擺開了架勢。
磐石樁”第一式:立地生根!
只見蘇洵深吸一口氣,雙腳不丁不八分開,膝蓋微屈,想象自己化作一塊頑石,深深扎入大地。
他努力調動體內的靈力,試圖去感應所謂“地脈濁氣”。
然而,沈桃抄錄的這“磐石樁”,口訣是東拼西湊的,圖樣是隨手亂畫的,所謂的“引地脈濁氣”更是她根據坊間話本瞎編的。
真正的跑路秘籍裡,這章講的是如何觀察地形、預判敵人路線、調整呼吸節奏以保持最佳奔跑狀態。
但蘇洵不知道,反而練得無比認真。他憋著一口氣,臉漲得通紅,感覺雙腿肌肉緊繃,微微顫抖。雖然沒感應到什麼“濁氣”,但站了不到半柱香,就感覺雙腿痠麻,渾身冒汗。
“嘶…不愧是高深功法!才第一式就這麼辛苦!”蘇非但不氣餒,反而覺得這“煉體”效果立竿見影,
“看來這淬鍊筋骨果然不易!吃得苦中苦,方為苟上苟!為了將來能跑得更遠,更持久,這點苦算什麼!”
而剛剛忙完的胡清正準備回到洞府休息,看見在自個兒洞府旁的蘇洵,頓時嘴角抽搐。
只見蘇洵以一種極其彆扭、重心不穩的姿勢杵在那裡,渾身繃得像根拉滿的弓弦,汗水順著下巴往下滴,十分滑稽。
“蘇洵…你這又是在練什麼…新奇的身法?”胡清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古怪,從空中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