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身材微胖,看著有五十多歲,穿著夾克衫西褲,像是個上級領導。身後跟著一個提著公文包的小夥子。
小夥子身高至少有1米8以上,一身休閒裝扮襯得雙腿修長,竟然是好久不見的林周。
劉書記和田福順趕緊起身相迎,和中年人握手:“李部長,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此人是縣黨委組織部的部長,名叫李長安。
“我今天來,是送田馨同志的村官任命書。耽擱了很久,讓你們村委還鬧出了這個誤會!”
任命書終於來了!
田福順和田馨都鬆了一口氣!
李長安拿出任命書,對眾人說道:“這個田馨在考核期間的表現很優秀,尤其是面試環節,給負責工作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來就是正式來通知。這是任命書,任期3年,負責配合村委的各項工作。”
李長安說完,劉晨和劉書記的臉一下就變了。
怎麼這個節骨眼上,縣裡的人就來了?
這個事情不是說好了嗎?怎麼任命書這麼快就送來了?
劉書記的內心再波瀾,面上也沒有太難看。畢竟幹書記這麼久了,人情世故還是懂得。
幾人趕緊讓田馨上前。看到紅色的印章,她這才放下了心。
拿到任命書的第二天,田馨就開始了工作。她現在有一身的牛勁兒。
這幾個月,大家都在鑿水井,忙活的熱火朝天。
田馨各處轉著檢視情況。
“大家都麻溜的幹起來啊,這段時間辛苦一下。”走到一處,她都要這麼吆喝一句。
“馨馨,你這新官上任,是要燒哪三把火啊?”村東頭李大爺和藹地問她。
“爺,我們先鑿井,完了種柿子樹,村子再開辦個採石場。”
“菜市場?咱們這村子要菜市場幹嘛?”大爺耳背亂打岔。
“是採石場,採石頭加工成石料賣錢,不是菜市場。”
這三條舉措就是田馨後來在會上提出的關於村子未來5-10年的發展規劃。分別是鑿田井、種植柿子樹、開辦石料廠。
小灣村地屬西北,常年乾旱,田裡的糧食作物比別的地方都低,所以二十年前,大家種上了花椒這種耐寒的作物用來增加經濟收入。
但由於不懂得技術方法,大部分的地還是開荒的坡地和深溝。產量連年減少,到了現在,大部分農戶都還只是填飽肚子,能有盈餘的要麼是有工作的和技術的,要麼就是種植面積多。
所以這個水井非常必要,不光是為花椒,還有其他的農作物。
“這鑿井我知道,澆地嘛。種這柿子樹幹啥啊?咱村種的柿子都沒人吃。”三叔問道。
“這一批柿子樹是新品種,咱們不是為了吃柿子。是為了帶大家加工柿餅。”
“柿餅?做成柿餅就能賣錢了?”
“對,不光能賣錢,還能賣大錢,做得好的話,比花椒值錢。”田馨邊走邊給大家講種柿子的好處。
“那敢情好,那就種。”
上一世,田馨所在的鄰縣,就是種植了品種優良的柿子,經過二次加工,成為了一種風靡全國的地方土特產——柿餅。
這個技術學到手,不但能增收,還能讓村子裡的這些婦女都能有一技之長,就算是去別人家加工柿餅,也能得一份收入,不在靠和伸手向男人要錢過日子。
“大家加把勁,石料廠現在已經開始建了,過幾個月就能正式投產,家裡有找工作的小夥子,可以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
石料廠的設立是為村子謀的福利,實際生產是外包形式,每年有一部分的分紅可以作為村上的活動資金。
先對外公開招標,讓有能力的老闆參與競標。拿到開採證之後,採集石頭加工成熟料,在轉賣給縣裡的水泥廠。
石料廠的工作區域分為採石場和熟料廠兩個部分。
不論是採石場還是熟料廠,開辦以後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論是技術工人還是運輸司機,都需要人。
田馨最開始的初衷,就是想讓村子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去謀份差事,有份穩定的收入。
當然,這件事村裡也得出面。由於田馨是發起人,所以在廠裡掛了個名,有啥事找不到廠長就可以來找她。
所有工作有條不紊得進行了半年。水井鑿好的時候,正好開春。
該種樹了,田馨卻發現有農戶慢慢的不來領樹苗了。
種樹工作至關重要,錯過時間就得再等一年。田馨趕緊到地裡檢視情況。
這天,在一隊地頭,有人把種好的柿子苗拔了,準備翻地。
田馨走上前問道:“怎麼回事,李叔,怎麼都拔了?”
“種這有啥用,佔地不說,還浪費化肥。你們這些人成天瞎指揮,讓人種啥就種啥,也不管能不能換錢。”
“對,就是就是,你們讓種是完成工作呢,也不考慮種這個有多費時間。能不能讓大家賺到錢,從開始到現在都沒個說法。”
“就是,不種了,有這時間不如多弄點花椒、糧食。”
田馨就知道有人肯定這麼想,只是沒想到來的這麼早!這才剛剛開始,就有人打退堂鼓了!
她早料到這幾件事不好辦,要想讓所有人都相信她,那機率太低了。
解釋了一早上,嗓子都快冒煙了。她把心一橫,把所有人聚集到了麥場上開會。
麥場上,烏壓壓的人群都等著看田馨這女娃娃能說出個什麼道道來。
“各位鄉黨,大家好。今天把大家聚到這裡來,是要跟大家解釋一下柿子樹的種植目的。”田馨大聲喊道。
麥場空曠,聲音一出去就散了。她把手搭在嘴邊,喊的臉紅脖子粗。
“我記得我當村官之前的那一天,就是在這兒!”她指了指腳下,繼續說道:“李大爺問我,能不能帶大家多賺點錢?”
田馨看了一眼坐在後面抽旱菸的李大爺,人群順著她的目光都回頭看了一眼。李大爺尷尬的抬了抬手。
“我記得我是這麼說的!”田馨繼續說:“只要我當上這個村官,我就一定想辦法帶大家賺錢!”
她說的有些動容,聯想到了村民們對她的期待,眼圈泛紅:“那這個種這個柿子樹就是我能想到的目前最適合咱們村長遠發展的種植專案!”
她頓了頓,繼續喊道:“我知道,要讓大家一下子接受我的想法,需要時間。但是,現在已經開春了,如果拖下去,那就只能在等一年了。
柿子樹掛果本來就慢,我的任期只有三年,我想明年最起碼能讓大家見到柿子樹帶來的成果。
種植柿子樹不是目的,把它變成錢才是目的。大家說是不是?”
底下人聽她說到這兒,開始議論紛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