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在一招一式當中,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向他人帶來的一種情緒、感覺、意境衝擊。
用人話來說,就是這位老師傅,打的很慢。
別人兩三個招式結束,他第一個招式可能就剛剛起勢。
因為緩慢,展現出來他的穩,也因為緩慢,將帶給他人的動態視覺衝擊,變成了靜態的觀感衝擊。
陳業看過,這老師傅一節課四十分鐘,只完成了一半的太極拳招式。
身子骨硬朗得很,再加上老年人。
如同枯枝一般的手臂。
但在一招一式的過程當中,雖然過程極其緩慢。
但是最恐怖的是什麼?
是穩!
抬手穩,收手穩。
一整套太極拳下來,身體沒有任何顫抖,穩如泰山。
所謂站如松,也就是從這種狀態還有意境轉化理解並且衍生而來的吧。
陳業很確定,這位擁有了將近四五十年太極拳造詣的老前輩,絕對擁有著真材實料。
老師傅對於陳業也是非常感興趣,兩個人聊了許多,甚至聊天的內容已經脫離了太極拳本身,
因為在這位專修太極拳,幾十年以來專注於太極拳的老前輩老師傅的眼中。
陳業已經算是畢業了,他的動作,他的招式,甚至是他的意境,自己也沒有什麼能指導的。
陳業自己也知道,他前來上課的目的,更多的已經不是單純學習一招一式動作標準與否。
而是從太極班的老師身上,學到並且領會對方沉浸在其中這麼多年的見解以及經驗。
兩人陷入交談當中,從由近及遠,陳業感覺到某一時刻,時機恰好成熟了,便問道:
“老師,近日我在太極身上花費的功夫不少,但成效貌似一般…”
“哦?我看你這不是已經小有造詣了嗎?”老師傅眼含精光,微笑著。
陳業繼續說:“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傾注更多的心血在其中,不論是太極亦或者是其他事情…
花費時間精力多的,應當比少的得效更多,這應當是常理。”
“但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同等狀態下,傾注更多時間和精力,並非絕對比另外一種情況得到的收穫多,這是為何?”
老師傅笑了,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
“不錯。”
“什麼?”陳業疑惑?
“你為什麼來問我,而不是問其他人,想必你也已經有所意會,只不過需要一個確定的答案而已。”
老師傅靠近窗邊坐下,陳業在一旁洗耳恭聽。
“太極的精髓,松,發力靠緊。一鬆一緊,連綿不絕。
生活也是如此,在一張一弛之間,人在其中游走所得到的,不論是情緒,還是收益,亦或是意志,都能夠最大程度體現。”
“執著,便太緊,放任,又太鬆。”
“任何事情都講究節奏,張弛有度,既然你傾注了更多時間,並不能有效見長,那為何還要傾注?”
陳業此刻,明白了。
一件事情,從不同人的眼中,呈現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