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考場中,只聽一道威嚴聲音從高高在上的鑑星臺上傳出。
“敬天地,敬先賢,敬眾生!”
天地,先賢,眾生!
儀官朗聲誦唸。
悠長的聲音宛若穿越時空一般,又將所有考生帶到了最初那一次,走入府試考場時的情景當中。
昨日彷彿重現,眾人的心境比之當初卻終究有所不同。
有人蕪雜盡去,有人暗生嘆息。
全場考生肅然起立。
拱手向北方文廟所在,恭聲唱和:“敬天地,敬先賢,敬眾生!”
梆梆梆!
聲音三響,鑑星臺上,主考與眾副考端坐不動,唯有儀官發出指令:“分卷!出題!”
所謂分卷,便是由主管書吏帶領巡考兵丁,將空白卷紙逐一發下。
至於試題,卻不在捲紙之上,竟是寫在一張張試卷牌上。
由巡考兵丁舉牌,一路從號舍通道中走過。
號舍中的考生們須得自己運足目力,一邊看清楚試卷牌上的文字,一邊將文字默寫下來,而後準確作答。
這一出題形式,當即便引來了一連串輕輕的吸氣聲。
彼時晨光正好,天氣雖然炎熱,但號舍內部尚算陰涼。
可號舍中,有些人心神沉靜,有些人卻忍不住暗生躁意。
鄉試的出題形式每年都有變化,有時候也會將幾年前的出題方法輪換著使用起來,可似今年這般難度的,卻是不知多少年未曾聞見。
此種方式,不僅考驗考生眼力、記憶力,亦是考驗考生手速與心力。
當下,誰也不敢耽誤。
幾聲抽氣之後,整個考場內部便只聞見快速的磨墨聲,以及軟筆落紙時的沙沙聲。
巡考的兵丁們都經過特殊訓練,他們行走在號舍通道中,腳步輕緩,卻居然是無聲的。
而筆落雖有聲,此時整個考場卻又分明是陷入了一種說不出的寂靜中。
此中關竅,便如“鳥鳴山更幽”、“微雲淡河漢”。
直到不知何時,日頭高升。
明晃晃的陽光照射下來,號舍內逐漸有熱意瀰漫。
舉牌的兵丁們走過了一輪又一輪。
半上午時間過去,單從他們舉牌的次數來計算,這一上午,竟已是出題一百道!
雖然這一百道多數都只是墨義帖經,然而如此題量,又有幾人能輕鬆承受?
考場內,能夠聞聽到逐漸粗重的喘息聲。
陳敘隔壁是一老翁,等到日上中天時,忽然便聽那老翁喉中發出“嗬嗬”一聲大喊:
“痛煞我也!一百題我竟只抄下七十八題,豈能如此啊?嗚嗚嗚……”
老翁大哭出聲,悲痛以極。
哭聲出來的同時,他整個人猛地便向著號舍前方栽倒。
砰!
老翁翻過了號舍前方的橫板,竟就這般直挺挺地倒在地上。
巡考兵丁們反應極快,三步並做兩步衝過來將人扶起,卻發現老翁渾身僵直,唯有歪斜的嘴唇仍在奮力痛呼:
“我不棄考,我不能棄考,我已將家中田地盡數賣光,這才換來此次考試的盤纏。
我不能棄考啊,嗚嗚嗚……”
是了,八十歲仍在奮力參加鄉試,能是什麼大富之家出身麼?
縱然原本有些家底,只怕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趕考途中,消耗得逐漸乾枯了。
同場考生見此,雖無人有言語,可眾人心底卻免不得暗生慼慼然。
同走科舉路,誰又不知此道艱難?
考場上沒有明刀明槍,卻有不見形跡的血雨腥風。
最後,那老翁仍是被架走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