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農村娃鑽草堆,城市破防了

第72章 被隱藏的社會現象

說到這裡,陸川呵呵一笑,面露回憶之色,“金老師的教育生涯可以說是伴隨了信村小學的繁榮與衰落。”

“我們這個小學最繁榮的時候,一個班裡面至少也有六十個孩子,現在一個班有三十個就很不錯了,家裡有點條件的全部都送到城裡去上學了。”

“這是為什麼呢?”攝影師下意識反問。

陸川抬頭看了他一眼,“生活條件好了,能搬到城裡面的就全都到城裡了,不只是小學,村裡這1800戶村民,現在長期在家住的也不到1000戶了。”

攝影師有些尷尬的笑了笑,他早就該想到這個問題的。

“那您不考慮為可樂轉學嗎?”攝影師又問。

“起碼目前不考慮,”陸川聳聳肩,輕鬆一笑,“小學階段還是快樂為主吧。”

“能夠涉及到的一些前瞻性的東西,我這邊會幫他留意。”

【資訊差這種東西在農村小學體現的太明顯了。】

【從來沒聽過有哪個十幾歲的大學生是從村裡學校走出來的。】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農村的學校裡面同樣也走出了許許多多能人異士,而且往往他們的思維的靈活度要遠遠高於其他人。】

網友們對陸川的話也是深表認同。

“不同的學校實行不同的教學方式,最終的效果終歸還是異曲同工。”演播廳內,劉巖也是若有所思的說道。

劉巖這話的意思其實很明確,不同環境下的學校所採用的教學方式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就像是可樂所在這所小學,教師的教鞭就是孩子學習最好的催化劑。

同樣的,毋庸置疑的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每一個家長都會毫不猶豫的盡己所能的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到自己能力範圍的最好的教育資源。

教室裡面的衝突最終被金老師一鞋底平復了。

孫凱站在原地愣了半頭晌,金老師自己好像也被這一鞋底拍醒了,把鞋重新穿上之後,夾著書就回辦公室了。

而這件事情的後遺症,卻是在網上發酵開來。

#建議關注一下這一支像金老師一樣的,特殊的教學一線的隊伍#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一條動態坐著火箭一樣衝上了熱搜榜。

更是有人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的萬字文章,像是調研論文一樣,顯然是做了巨大的功課的。

甚至有些網友都認為,這篇文章要是能發表出來的話,說不定還能拿一個優秀論文獎呢。

【支援國家關注這個群體!】

【建議為現有存量這類群體入編,按照教齡補充落實待遇!】

【應該關注一下了,村裡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外面的年輕老師也也都不願意回到村子裡了,還需要這些有經驗、有能力的老師為我們培育祖國的花朵呢。】

顯然,這個話題已經觸及到了一些比較深層次的問題,即便是以聊天打屁吃瓜看戲為主業的吃瓜群眾們,在這件事情上也全都表現出了比較嚴肅的態度。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經過了第三節課的激烈戰鬥,第四節課上的格外的安靜。

以至於班主任黃秋音都以為自己班裡的孩子們經過了一個暑假之後,竟然一下子長大了。

因為即便她是班主任,他們班裡也從來都沒有上課這麼安靜的時候。

她沒有注意到的是,所有的孩子眼睛裡面濃濃的分享的慾望,卻是讓他們屁股都要坐不住了。

班裡面發生了這麼刺激的事情,其他班的小夥伴們肯定都特別想知道吧?

而作為事發現場的第一見證者的他們,自然是責無旁貸的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最直觀的感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