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

第2364章 世事有新說

齊玄素不是第一次來帝京,上次來的時候,他還只是個四品祭酒道士,離開帝京就直奔鳳麟洲,此後一路輾轉各地,竟是再也沒有回來過。

現在再回來,已然換了人間,人生際遇之難料,著實讓人感嘆。

如今齊玄素要完成改制的最重要一環,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環。

齊玄素打下帝京不是來做皇帝的,而是來廢除帝制的。

無論是道門,還是儒門,其實都已經有了相應的心理準備,不願意接受的已經用實際行動激烈反對過了,不過被齊玄素鎮壓。

剩下的人不管心裡到底如何想,表面上都是堅決擁護大掌教和太上議事的決定,支援廢除皇室和帝制。

於是齊玄素在太聖殿召集了一眾宗室和官吏。過去皇帝在太聖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千秋、新年、冬至等節日,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除此之外,還在太聖殿舉行新科進士的殿試。至於皇帝上朝的地點,其實不在太聖殿,而是選在太聖門,又稱御門聽政。

現在大約是太聖殿最後一次舉行如此盛大的“典禮”了。

齊玄素當然沒有坐在那把龍椅上,讓人把龍椅暫時撤了下去,換成是七把椅子,他與六位副掌教大真人一起坐在上面,齊玄素居中。

其餘王公貴族、諸大臣便只能站在下面。

五娘起身宣讀了《關於廢除皇室結束帝制實施辦法》。

廢除皇帝之位,廢除皇室的一切名譽、地位和優待,廢除親王、郡王、公、侯、伯、子、男等貴族爵位,並取消一切特權優待。

若有道門方面的榮譽或者身份,則不在此列。

廢除廟號和年號,統一使用道門紀年,以玄聖確立道門統治為道門元年。

沒收包括皇莊在內的諸多田莊,廢除殘留的佃戶制度,取消人身依附,不過可以保留最低限度的住宅和十畝以內的私人土地。

沒收一切非法所得之財產,收歸國有。

原皇室成員限期遷出皇宮,返回朝陽府秦家祖宅居住,已經出嫁的公主不在此列,皇宮改建為道宮。

除部分特殊情況外,沒收各地的王府、公主府,收歸地方道府所有。宗室沒有過多要求,允許居住各地,包括玉京的軒轅坊。

廢除太廟,有道門認可的超品大真人稱號者,如大玄高祖皇帝,以太一道大真人的名義移至玉京祖師殿東殿,配享太廟的有功之臣酌情移至祖師殿西殿或者先賢祠。

秦權殊不在此列,廢除秦權殊的一切稱號,開除道籍。

遣散宦官,予以安置。

結束儒門體系下的科舉制度,統一改為道門大考。

取消奴僕賤籍,允許僱傭僕役。廢除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度,在此辦法正式施行之前納妾者,去留隨意。

廢除內閣、六部等機構,統一歸金闕、九堂領導。

其他衙門進行改制,參照地方官府改為同道府,由紫微堂統一督導。

原朝廷官吏經過紫微堂甄別考核之後,身份清白且考核優異者可以留用,賜同道士出身,不合格者,勒令辭職,沒有任何情面可講。

廢除“客棧”和青鸞衛,追究部分人的罪責。

追究戰犯責任,無論皇室、宗室、勳貴、官員,最高處以極刑。

還有需要補充或者解釋的地方,以太上議事的決定為準。

同時齊玄素也赦免了部分皇室中人,比如秦權翊、秦衡華等,雖然剝奪了他們的親王和公主爵位,但是允許他們保留住宅和私人財產,秦權翊被授予二品太乙道士身份,允許他競選太一道參知真人之位,秦衡華被授予四品祭酒道士身份,被劃歸太平道。

秦權翊決定與多年的老相好石冰雲正式結成道侶。

秦衡華明面上不敢表示什麼,卻偷偷哭了幾回,小殷還登門看望了,只是兩人之間難免尷尬,畢竟我爹殺了你爹,雖然都不是親爹,但也很難說。

秦凌閣流放羅娑洲,由齊教正看管,其所持仙物收歸紫霄宮。一併被收歸紫霄宮的還有“定日針”“太阿劍”“傳國璽”“趕山鞭”“天子六璽”“朱環”等等。

原齊王秦卓殊被流放南婆羅洲,由林元妙看管。

原琅琊郡王被流放西域,由龍小白看管。

秦權渙此時早已在崑崙道府服刑,不必再議。

太后在得知秦權殊的死訊之後,選擇自盡,她是李家的貴女,又嫁給大玄的皇帝,兒子也是大玄皇帝,一直都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之一,不願意淪為階下囚,自己給了自己一個體面。

畢竟齊玄素是絕不可能赦免她的。不過齊玄素仍舊讓李若水給太后收屍,允許將其葬入李家的祖墳,而不是與大玄皇帝合葬。

倒是秦無病得益於自家老父親早早加入了三教大議,且念其長期駐守邊疆有功,非但沒有被追責,反而被授予二品太乙道士的身份,允許競選太一道參知真人。

值得一提的是,秦湘也沒有被追責,她本也沒什麼責任,縣主是做不成了,同樣被劃歸至太一道,做了一名普通的四品祭酒道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