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寫進資料呢,選角導演這一欄寫個黃磊的名字我也懶得問了。”齊常樹道。
“主要是還沒簽約,想著明確了再填進資料更好。”華逸塵道。
齊常樹點了點頭,即便沒簽約,料想華逸塵也不會拿這事來騙他們。
他接著問道,“導演組陣容的話,就一個導演,你是製片兼攝影指導,黃磊表演指導,然後沒了?”
齊常樹抬眉看華逸塵,華逸塵道,“還有一個郭曉峰老師,目前在北電導演系進修班,是這部劇的執行副導,負責片場排程,和黃磊老師一樣還沒簽約。”
“郭曉峰,以前電影演員那個?”施明問。
“對,就是他。”華逸塵道。
施明點頭,“九十年代演員出道,千禧年左右半道改導演,拍了幾部電影短片,拿過獎的。”
“那可以。”齊常樹認可道,“沒監製嗎?”
聽到監製,華逸塵把目光投向廖偉,“廖總監,監製的話,我有一個想法,不知您怎麼看。”
“什麼想法?”廖偉好奇道。
華逸塵說道:“監製可以是個人,可以是團體,也可以是單位。”
廖偉笑了,身子往後傾了傾,翹起二郎腿道,“你是想讓我影影片道做這部劇的監製單位?”
施明、楊永平和齊常樹紛紛看向華逸塵,目光裡都帶著趣意。
這請求若換作大劇組或大公司,那倒是沒什麼。
但換作華逸塵來開口,只能說年輕人有野心、有魄力。
電視臺作一部劇的監製單位,不管是去有關部門備案也好,還是電視播出去也罷,亦或是從行業裡傳開,華逸塵的公司一定會被行業關注。
這就等於亮出一張明牌,華逸塵的公司有江西臺的渠道。
原本有些業務還要自己跑,屆時有些業務會主動送上門。
“這我覺得是雙贏的局面。”華逸塵道。
他稍微有點不好意思,畢竟以公司目前的實力,來借勢電視臺頻道的影響力,這就很不對等。
但事在人為,能爭取就爭取,不爭取的永遠得不到。
“怎麼雙贏?”廖偉問道。
華逸塵和煦道:“我這部劇是新題材,市場上絕無僅有。
如果能打響一定知名度,貴頻道作為監製單位,就代表江西臺是在創新的,是在引領市場的。
我想,這會為貴臺的風氣,在整個電視行業,會帶來獨樹一幟的新氣象。”
四位領導笑容滿面,廖偉說道:“華董真是能說會道,說的也讓我有點心動,但這事咱們放後,先把合作確定下來,後續我會考慮。”
“好。”華逸塵點頭。
齊常樹看著華逸塵,問道:“美術和兩個廣告團隊共200萬,劇組人員工資跟全員伙食費85萬,攝影棚租金52萬,這裡是337萬,按500萬意向算的話,演員的片酬預算和後期就163萬嗎?”
華逸塵看了眼楊永平,楊永平會意後輕點下頭。
見狀,華逸塵說道:“我想先確認貴方的投資,及所佔的股份,我才好包裝。”
包裝,聽到這個詞彙,廖偉和齊常樹懂了。
齊常樹也不再問經費了,沒包裝出來問了也白問。
他看向廖偉,“我沒問題了。”
廖偉放下二郎腿,拿起桌面上的資料看著,“故事設計也挺巧妙的,牢牢緊扣‘重見天日’四個字,跟第一季的延續性很強。”
他把資料放下,“沒過審立項,投資也只能給個意向,籤個意向協議,立項之後轉正。”
華逸塵點了點頭,眼裡露出一絲愉悅。
目前只要拿到這份意向協議就夠了,專案那邊就可以全面開工朝開機進發了。
“50萬,25%,如果同意現在就可以籤。”廖偉抬頭道,淡笑地看著華逸塵。
以500萬來算,50萬等於10%的股。
這下多佔了15%,不愧是電視臺,就是這麼獅子大開口。
最主要的是,電視臺的佔股不隨包裝而改變,是個定數。
不管包裝到多少錢,哪怕包裝到1個億,投資50萬仍佔25%,這是電視臺與製片公司的預設協定。
“要不這樣。”華逸塵說道,“1塊錢,10%。”
這50萬他寧願自己出,也不想多讓15%的股份。
在他眼裡,第二季的專案,15%股份遠比50萬更有價值。
廖偉失笑,“1塊錢,看樣子華董對自己的專案非常有信心,寧願自己多掏錢,也不想多讓股。”
華逸塵笑而不語,等他答覆。
廖偉卻搖了搖頭,“50萬,25%,就是這個數。”
華逸塵沉默了下,與他相視道:“那我希望廖總監能幫忙辦個小的投資會,籤投資意向等立項轉正的那種。”
廖偉點了點頭道:“可以,等你包裝好了給我說,場地就在南昌,我幫你叫點人來,如何說服投資商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這當然。”華逸塵輕輕點頭。
他心裡頭也舒了一口氣,這麼來看的話,如果投資拉成功了,那50萬25%的佔比不虧。